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每当夏天到了,毛豆往往成了餐桌上的主打菜:毛豆炒辣椒、毛豆炒萝卜干、毛豆烧茭白、毛豆烹臭豆腐、毛豆煮肉丝、毛豆煮咸鱼,等等,不下十几种,毛豆成了家常菜中的“百搭”。做出的菜肴也呈百味,有的鲜嫩,有的糯滑,有的清脆,有的香甜,不一而足。在那个物资供应不丰富的年代,毛豆丰富了我们全家的味蕾,也成了我童年抹不掉的记忆。
毛豆上市的季节,妈妈几乎每天都要从菜市场里买几斤回来,剥毛豆就成了我经常做的家务。
毛豆好吃,可一粒一粒剥出来,着实要费点工夫。童年的我,手劲有限,指甲也嫩,剥毛豆时,先用指甲剥开紧裹着的豆荚,然后把里面的豆粒掏出,几斤毛豆剥下来,手指甲里就会产生疼痛感,因而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尽快完成剥毛豆的任务,我灵机一动,唤来几个玩伴一起剥,可是有些人“猢狲屁股”坐不住,剥了一会儿就会找借口开溜。见此,我又开始讲起了故事,《矿山风云》《渔岛怒潮》《闪闪的红星》《杨志卖刀》……听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猢狲屁股”们终于静下心来,心甘情愿地成为我的“打工仔”。
那天我们几个孩童正围坐在一起剥毛豆,住房隔壁走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他刚从乡下来到舅舅家,打算玩上一段时间。由于是第一次来上海,不敢一个人出门,他舅舅白天在上班没空陪他,于是就想到了我。我指着篮子里一堆毛豆说:“还有这么多的毛豆没剥呢,等剥完了再去。”他乜了一眼,一脸不屑地说:“就这么一点,我不用刻把钟就能把它们干掉。”说着,顺势坐上一张小凳,抓起毛豆就剥。只见他先捏住毛豆的两端,两只手分别朝相反方向用力一拧,豆荚瞬间从中间裂开,然后顺势一挤,豆粒顷刻蹦入碗里。我们几个孩童就像在欣赏一场精彩的手工表演,看得大家眼睛直愣愣、嘴巴圆张,不一会儿,豆归豆,荚归荚,一堆毛豆就被“干掉”了,算了下时间,果然只用了十一二分钟!“高、高,实在是高!”众人竖起大拇指,用电影《地道战》里的台词,对他连声称赞。
此后,我也依葫芦画瓢,现学现用,尽管由于手劲不足,速度远没有隔壁青年那么快,但是学会这种方法,剥豆速度相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此后,我不仅不怵剥毛豆,它反而成了我童年时光的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