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鼓劲时喊 “加油”,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有一个生动精彩让人感动的故事。清朝道光年间,安龙城里有不少读书人,他们手不释卷,夜以继日,一心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当时安龙城的知府张瑛,直隶南皮人,非常关心爱护这些读书人。为了鼓励学子们刻苦攻读,参加科举考试,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同时也为了使地方上形成一种浓厚的读书风气,他特地安排两名衙役,每天晚上到了起更的时候,一个提着灯笼在前面照亮引路,一个挑着两只装满灯油的油篓,沿着大街小巷到处走动。只要见到有哪户人家亮着灯并有读书声,就会停下来,高唱一声:“知府大人给相公添加灯油来喽!”等读书人开门后,挑油的人就放下担子,拿起油筒,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灯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将灯盏加得满满的,然后说道:“知府大人祝相公金榜题名!”随后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并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同样给以添加灯油,并高唱祝颂语。
这位父母官不厌其烦,每天晚上让人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加灯油,坚持了整整13年。当地老百姓很受感动,学子们也深受鼓舞,于是更加发奋学习。安龙地方不断有人参加府试、乡试和会试,不断有人中榜。十多年间,考取举人20多名、贡生8名、进士2名。小小的安龙城,出了如此多的人才。
因为是这张知府每天晚上派人给读书人添加灯油,鼓励大家发奋学习,使许多人走上了仕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后来,人们把“添加灯油”简化为“加油”两字,作为鼓励人们不断努力,争取成功和胜利的口号,“加油”一词就一直流传了下来。不同之处在于:过去“添加灯油”既有物质上的“加油”,还有精神上的“加油”,而如今的口号,则只有精神上的鼓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