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有名的书法家一般乐意为著名报馆写标牌和报头,如《新闻报》的标牌,系福建宁化人、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伊立勳用隶书写成。他真草篆隶无所不能,功力深厚,隶书尤其放纵飘逸。其祖父伊秉绶乃清末著名书法家。佛家报刊的标牌则由擅长诗词、精于书画的狄平子缮写。狄平子是江苏溧阳人,曾经追随谭嗣同鼓吹变法,创办过《时报》和《民报》,并开设过 “有正书局”。
记忆之中有两张报头题字是拓片。《文汇报》的报头是由浙江宁波慈城镇人、造诣精深的书法篆刻家魏友棐所作。《民社日报》的报头出自青浦人、现代书法家王钝根之手。他曾编辑过《申报·自由谈》《自由杂志》《游戏杂志》及《礼拜六》等报刊,且多登载旧派小说。民国初期的王钝根,还编纂了一套被称为民国三大奇书之一的《百弊放言》。该套丛书以民国初期作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门,下至妓院赌场,乃至整个黑幕社会,充斥各种各样唯利是图,营私舞弊,为非作歹的丑恶行径。
《申报》的标牌由福建闽侯人、二朝余孽郑孝胥挥毫而成。他精通古体诗,尤善楷书。然终因任“满洲国”之国务总理、充当日寇傀儡,遭千秋唾弃,污了他一手好字。
此外有一种所谓的市招,即商业界广告招牌,旧上海特多,商贾市场上店铺林立,店招鳞次栉比。尤其那些传承千年历史的招牌、牌匾数量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另有为店铺经营产品作广告的竖招,置于店铺左右两边的竖排上,用以招揽顾客,如“货不二价”“童叟无欺”等。写市招俗称“写大字”,题写者凡夫俗子居多,有名书法家不屑为之。写市招较有名的,当首推武进唐驼,此外尚有顾湘泉以及后起之秀皖南朱曙等人。
唐驼原名唐成烈,自幼丧父,靠母亲洗衣缝补为生。他6岁入私塾,苦学楷书,却因写字坐姿不当,导致身躯佝偻,被人戏称为唐驼子,听闻之后,便索性自我更名为唐驼。唐以书法起家,自创《武进唐驼习字帖》,学生临摹此帖曾风尚一时。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的标牌皆出自其手。唐驼为上海澄衷学堂缮写课本一事,更是在学界传为佳话。他那8册正楷体的《字课图书》出版之后,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销售量远远超过铅字印刷的仿宋体课本。从此一鸣惊人,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各大书局,竞相以高薪聘请他缮写教科书。他常为清雅人士以及喜好附庸风雅的士子,挥毫书写对联、中堂、条幅,兼替他人书写名片、题签,来者不拒,由此而名扬海内外。东南亚华侨慕名前来求字者更是络绎不绝。因订单太多,应接不暇,唐驼还专门雇了两三个人磨墨供他写字。他也替当铺、神庙、寺观、里弄、码头、公署书写牌匾无数,而自诩为“卖字先生”。其卖字收入,远胜于其他行业的佼佼者,令人咋舌。为了了解国外印刷行业的情况,意图开设书店,自印字帖,唐驼曾多次赴日本考察印刷事宜,最终竟然学有所成。
上世纪20年代起,上海兴起霓虹灯市招。最早出现的,是1926年在南京东路伊文思图书公司的橱窗内,用英文“ROYAL” 率先展示在上海市民的面前,用以宣传推广“皇家打字机”。接着在1927年,湖北路中央大旅馆门口,出现了标以“中央大旅馆CENTRAL HOTEL” 之霓虹灯横招。1928年,由美国商人斯威兹和海纳开设的丽安电器公司,生产出大型霓虹灯,替红锡包香烟做广告——香烟依次呈现,最后一支被点燃,烟头上还环绕着袅袅青烟,引人注目。从此以后,闪烁的霓虹灯市招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点缀着旧上海的夜景。地势最高的霓虹灯市招,当推国际饭店屋顶上的 “天厨味精” 四个大字。 在吴淞口岸,“冠生园”做的巨型霓虹灯路牌竟高达30米。
当年上海滩的市招,兴许还能在如今“老字号”的店招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