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娄师德以德立身

2023-05-09    作者:朱林兴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唐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学涉多、为人宽厚。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入仕,官至宰相、陇右诸军节度使。追赠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娄师德能在恃宠专权,罗织纷纭的唐朝,久为将相四十年,独以功名终,其奥秘在于一生重德,以“四维(礼义廉耻)匡正”。具体表现在:

忠。仪凤三年,吐蕃屡屡来犯,扰得百姓不得安宁。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讨吐蕃,并在河南、河北招募勇士。一些文官认为,领兵打仗是武将之事,他们出于利和命,避上前线唯恐不及。而娄师德则不然,毅然辞去文官,头戴红抹额(士兵标志)应募。唐高宗闻之大喜,任命其为朝散大夫,随驾出征。从此也为他提供了施展文韬武略的平台,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勇。娄师德领兵打仗,历经多场大战,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屡奏凯歌。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军(今青海西宁),娄迎战于白水涧,八战八胜。唐高宗赞之为“文武兼备”。

智。娄师德仕唐一生,二十四年屯垦戍边。因运输不便,边疆部队常粮草不足,影响了战斗力。娄师德倡导营田赡军,身穿皮袴,亲率士兵开垦荒田、储粮八百万石,兵不乏食,受到了武则天的嘉奖。

合。娄师德度量大,为人随和,老小皆合。宰相李昭德与娄一同上朝,娄因身体肥胖,行走缓慢。李常止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李。李不禁生气地骂:“你真是个乡巴佬。”娄笑而答之:“师德不是乡巴佬,还有谁是乡巴佬!”

公。荐才制度始于舜,作用不可全盘否定,但也不乏弊端。不少主举者荐才曲私,或结党营私,或谋利。狄仁杰任相是娄师德推荐的,但娄从不向外透露。即使遭狄之排挤而外放也无怨言。狄从武则天口中悉知真相后,深为惭愧:“娄公盛德,我远不及他。”

和。娄师德位高权重,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巡视并州,下榻驿站,因来得匆忙,驿站来不及准备充足的精白米。后娄师德见自己吃精细白米,而下属则食粗糙黑米,悉情后,自己也换吃黑米。

恕。有一回,娄师德巡视灵州,在驿站用饭后准备出发,得知手下判官连水都没有喝上一口。娄大怒,责问驿站站长:“判官与我有何区别,竟有两种对待?拿板子来!”对方连忙叩头请罪。此事可大可小,如报其上司,弄不好要杀头。娄见对方知错教育后放过了他。

严。娄师德深知,树大招风,权重位高,难免遭非议妒嫉。为此,他严以律己,“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其弟出任代州刺史赴任时,娄问其弟:“我是宰相,你是州牧,我们一家过于荣宠,会遭妒嫉,该如何保全生命?”其弟笑而答之:“如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决不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你放心好了。”娄说:“这正是我担心的。人家吐你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你应以笑接受,让唾沫自干。”彰显了他智聪胸阔之品德。

人们往往称于多变政治风幻中久居要职而不倒者为“不倒翁”,其义多为贬意,娄师德也被称为“不倒翁”,却是褒义的,他之所以能在政治生涯中不倒,在于其言行始终不偏八德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