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汪裕泰茶庄,是安徽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汪立政、汪振时、汪振寰祖孙三代历时120年创立发展起来的,他们先后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开设了茶庄、茶行20余家。1911年至1939年是汪裕泰茶庄发展的鼎盛期,标志性事件就是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汪裕泰茶庄参展的精制茶叶获得金奖殊荣。
汪氏祖孙三代的茶叶经营有其独特之道,他们以“品种多、制作精、质量优”来取胜同行、赢得顾客。其中浙江桐乡白菊花,被移花接木为杭州白菊花的故事,至今在商场上都是经典案例。
浙江桐乡盛产白菊花,泡入沸水清香扑鼻,常饮能清热解火,深受沪上市民喜爱。桐乡白菊花被称为“杭白菊”,始作俑者就是汪裕泰茶庄。
上世纪20年代初,一位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汪裕泰茶庄发来的一批白菊花,均用瓦罐密封装好。梁老板打开封口,阵阵菊花清香飘逸而出。一包包用牛皮手工纸包得方方正正的菊花,经过特殊处理后显得异常干燥。每个封包上都贴着一张绿色商标纸,上写“蝴蝶牌杭白菊”6个字。梁老板沏上沸水,菊花遇水绽放开来,花香满屋,杭白菊在南洋销路大开,成为清凉解暑的最佳茶饮。见此情景,梁老板不禁暗自思量:杭白菊既然如此受到欢迎,包装上厂家、厂址又写得一清二楚,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去杭州直接进货。
梁老板带上几个伙计,远涉重洋来到杭州,四处寻访包装上写的“蝴蝶牌杭白菊”产家——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然而即便梁老板踏破铁鞋仍无觅处,整个西湖边根本就没有杭白菊踪影,更遑论什么金伦茶菊庄了,询问路人也是一问三不知。梁老板自知中了汪裕泰茶庄“移花接木”之计,一行人只好悻悻而返。
其实汪裕泰茶庄早就料到唯利是图的南洋商人可能会过河拆桥,跳过自己找下家,就在商标上花了一番心思。杭白菊与杭州确实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浙江桐乡商人朱金伦办了家专收菊花的收购行,通过汪裕泰茶庄,用特殊方法精心处理后销往南洋。当然这种特殊技术朱金伦并不掌握,于是有技术又有货源供应的汪裕泰茶庄稳赚上下家之间的差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牢牢占领着市场。
当年与汪裕泰茶庄齐名的翁隆盛茶号,也在经营杭白菊。杭白菊具有明目、清凉、解暑等功效已尽人皆知,每到秋末冬初收花时,翁隆盛茶号就派出技师四处收购鲜花,就地烘焙。除了在杭州销售外,还发售到上海、华南及南洋等地。民国初期,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杭白菊在上海、广东、香港及南洋一带销量猛增,杭州大大小小的茶庄、茶叶店为其厚利所引诱,纷纷争夺白菊货源。此时翁隆盛茶号不惜以高薪聘请花农,另辟蹊径,到安徽歙县教授当地山民种植,就地加工后运到杭州,取名“安徽贡菊”。现在浙江桐乡白菊、安徽白菊与河南白菊,都已成为中国驰名的茶用菊。
从汪裕泰茶庄移花接木的杭白菊,到翁隆泰茶庄另辟蹊径找产地的经营之道,给当下的我们很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