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的豫园

2023-03-30    作者:冯关源

我今年八十有三,祖居豫园九曲桥西约100米。我生于斯,长于斯。小学和中学都在豫园内外就读,直至22岁大学毕业离家赴京工作。豫园一直是我永远难忘的美丽佳园。

老上海人和游客一般都把豫园和老城隍庙混为一处不加区分,其实是有区别的。老城隍庙属于原邑庙区(后属南市区、黄浦区),由四条街道围成,东起安仁街,西到旧校场路,南临方浜中路,北至福佑路。在此区域内,除了城隍庙本殿和前后两侧附属配殿及繁华的商业区以外,余下的主要建筑景区就是豫园了。所以,豫园实际上是老城隍庙景区的一部分而已。

上世纪50年代,九曲桥北面的豫园入口处,是豆米业小学的校门,校区在大假山南面,而大假山北面,则是糖业小学的校区。两所小学的东侧,是上海滩闻名遐迩的得意楼书场。这里拥有许多资深评弹迷(俗称“老耳朵”),很多评弹响档和流派创始人都来此献艺。我四五岁时就随先父进场听书。张鉴庭先生兄弟档的《钱秀才》、严雪亭先生的《杨乃武》、凌文君先生的《张文祥》等,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得意楼书场东侧前面,是有名的得月楼茶馆。这里,除了饮茶谈生意会客外,还是象棋棋友的聚会场所。为方便棋友观摩,常常挂大幕讲解。当时著名的国手何顺安和他的爱徒——多次获全国象棋赛冠军的胡荣华,经常在此与其他高手对弈。

得月楼茶馆对面,九曲桥北堍旁,是一家素餐馆,叫素香斋。堂吃和外卖的素菜中,面筋、百叶、香蕈、蘑菇,都色香味俱佳,人气极旺。

得月楼茶馆东侧不远,是一家武术馆。节假日常看到学员们在门前空地上表演。武术馆南面是红玉书场,祥调流派创始人朱耀祥父子媳三人档的《玉堂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女演员程美珍优美的嗓音,唱出节奏明快的祥调名曲。

红玉书场隔小路东首,是沪上颇有名的群玉楼书场。书场在二楼,大约也有200个座位。演员阵容强,所以常常客满。此地已经是豫园东端了,紧靠安仁街。

红月书场南面有一块著名的太湖石(玉玲珑),充分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南面就是环龙桥。河的两岸是鳞次栉比的算命摊馆。最有名的一家,是百岁老人的“一小士”命相馆。

环龙桥的南面就是相当精致的“内园”。当时封闭,一般人都不得入内。但是,园门口有一大嫂摆一象棋摊,只要是棋摊贵客,就可入园下棋。园门口的大棋摊可放七副象棋,两人对弈。我念小学时,放学回家后,经常抱弟妹来此观棋,相当高兴。

上世纪50年代末豫园开始治理修缮,尽量恢复其历史风貌,重现了江南名园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