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曾有一块明代状元钱福的诗文手迹碑,该碑石曾在浦东鹤坡塘谈家朋寿古园竖立了四百余年。谈氏系浦东名门望族,谈伦,先中举人再得进士,官至侍郎,位重一时。故里竖建石牌坊以彰显赫,宅旁辟建园林,以娱亲老。园内亭台楼轩,勾画斗角,一亩方池,泉潴莲动。几多乔木芳草四季,常有墨客骚人会宴其中,一时文风兴也。更有朋寿奇峰一石,其石高近丈,宽半之,厚尺余,考其来者,史无记载。谈伦殁,钱福撰哀歌一章,后镌钱诗手迹于石上。石本奇峰又刻诗迹,名传几代。然时移境迁,世家式微,名圃成荒地,峰石遗路边,后人不知其宝。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冬,秦锡田到朋寿园旧址寻访朋寿峰,见峰石横卧于泥草之中,遂出资二十金,请人重新竖立,并撰写记文一篇。1985年,该石被移至浦西上海县文化馆。2001年又迁立于莘庄公园。
视该石,色呈青灰,古玄之质透有一股道家朴实之气,观其形,状现双月,成朋之友,显出些许儒教和善之理。其阴面满布波状鳞纹,犹似潜龙之身;其阳面人凿凹碑,碑文仅显几字而不得识。钱福之诗迹书法行楷,流畅飘逸,而刻之于鳞纹石面,可谓鱼龙得水,随纹而布,书法起伏,收常见石碑无有之艺术效果。诗意流畅,书法流逸,石纹流理,三流合一。名诗、名书集于一峰,不失为江南名石。浦东虽为海边一隅,然明清两代为人所知之奇石有三,储昱有玉玲珑,谈伦有朋寿山,张照有狮峰石,存者唯玲珑与朋寿。
朋寿峰刻诗历五百年之风霜,书法诗迹仍然如故,年久而弥新。何故,顺石纹而书刻也。而凹碑一通,则记文所存无几而不识。钱福之诗文,在朋寿峰石上由左往右竖刻,一反古碑文由右往左竖刻之规制。诗文共13行,每行20多字不等。最后两行为钱福序,序文云:“少司空谈先生七十余,无疾坐化,厥子田哀之甚。予以吾子妇姻过问,朝夕听哭奠声不自安,即其女所旧述及少年所得诸先辈者,作哀歌一章。钱福诗并序。”
据清嘉庆《松江府志》记载,谈伦,居鹤坡里,明天顺元年(1457年)中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正月十八日于家中无疾而终,年七十五。钱福,华亭人,居聚奎里,明成化二十二年中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进士,廷试得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年四十四卒,著有《鹤滩稿》。钱福之父钱中为明成化四年举人。钱家与谈家有姻亲关系。由志书记载及诗序而论,钱福的这一章哀诗写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但何时刻上朋寿峰则不明。据明崇祯《松江府志》第四十八卷《历代墓记》所载顾清撰的《钱福墓记》所云:“先生三十而及第,三年而告归,又四年而致仕,又七年而终。”据此而推,钱福卒于明弘治甲子,即弘治十七年(1504年)。与谈伦同一年逝世。钱福悼念谈伦的这一章哀歌写于其四十四岁时,即其逝世这一年。钱福八岁即能写文章,长大后,其文更闳肆,凌驾古今,波澜横溢,锋焰逼人,有万夫莫御之势,而义理精覈,情景切至,剪裁融化。恒言近事,名理灿然。名满天下,从者如云。
现朋寿峰所在之莘庄公园原为古梅园旧址,名石移立古园,旁立文物保护铭碑。鹤坡之地旧在南汇县界,今属闵行区。该石为闵行区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