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已经流传数千年了。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推行。每年二月初二,朝廷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农田,以体恤农民的艰辛。“春雨贵如油”,过去农村的水利条件较差,靠天吃饭,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就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龙头节”的习俗,或吃春饼,或接姑娘,上海郊区则是吃“撑腰糕”,全国各地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剃龙头”却是约定俗成的。二月二这天,各地的理发师傅都特别忙。在中国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要等到“二月二”。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就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我十七岁离开上海,到安徽淮北农村插队落户,第一次接触到“剃龙头”的习俗。那个时候,包村的剃头匠天刚亮就来到村里,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剃头,遇到大村人多的话,剃头匠要一直忙到天黑。从十七岁到今年七十岁,从乌发茂盛到银丝稀疏,我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剃龙头”的习惯。我在外地大型项目工地上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在二月初一那天向领导建议,明天给工人们放半天假,理发、洗澡。领导总是非常爽快地答应,因为他自己也要去“剃龙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