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初张光宇(左)与丁聪在香港
张光宇1936年作丁聪漫画像
丁聪作张光宇漫画像
张光宇(1900年-1965年),原名登瀛,是中国现代漫画及装饰艺术、动漫电影史绕不过去的一位前卫人物,多才多艺,人脉广泛,尤与丁悚(1891年-1969年)、丁聪(1916年-2009年)父子为至交契友。
知遇之恩逢“老丁”
张光宇出身医道世家,禀赋聪颖,自幼濡染笔墨丹青,13岁奉经商的外祖父安排自家乡无锡辍学赴沪,进家族钱庄做学徒,然其对钱庄交易毫无兴趣,决意重返学堂,遂于翌年转读上海第二师范附属小学,16岁毕业,经名伶张德禄介绍拜师绘画大家张聿光,从绘舞台布景起步,入艺术圈摸爬滚打,筚路蓝缕风生水起。1918年夏,青春洋溢才华初露的张光宇由张聿光引荐,进孙雪泥创办的上海生生美术公司谋职,辅弼甫创刊《世界画报》的主编孙雪泥、继任主编丁悚,得丁悚点拨、器重、提携,始以“光宇”之名在《世界画报》发表“钢笔画” “谐画”(富于谐趣的画,即漫画)、新仕女图等插画。丁悚长张光宇9岁,乃张氏“贵人”,颇赏识张的勤奋敏捷,张光宇则素感佩“老丁”声望,尊其良师益友,两人结交为莫逆。
1918年11月,丁悚在《世界画报》第四期发表《张光宇传》,赞其“颇得欧美神髓,且专心研磨,凡有所作,一笔不苟,见者奇之,叹为后起之秀。今任本报编辑,美术界健将也”。《世界画报》系《新世界日报》附送画刊,32开,内容析分风景画、戏剧画、博物画、时事画、仕女画、图案画、历史画、滑稽画、器械画、教育画、广告画11类,丁悚(字慕琴)、张光宇、但杜宇、谢之光等为主要绘稿者,刊名“世界”虽未免夸张,但作品极富意趣且时髦新潮,深受读者青睐。1919年9月,张光宇由于受到《世界画报》办刊成功鼓舞,及其在协助丁悚编辑过程中积累经验铺垫历练,组建滑稽画社,创刊《滑稽画报》并担任主编,内容辟有历史画、风俗画、理想画等十四栏;是年秋,丁悚、江新、杨清磬等发起成立上海地区大型美术社团天马会,张光宇亦加盟。1920年1月,生生美术公司创刊《滑稽》漫画月刊,16开本,由丁悚、张光宇、张聿光、沈伯尘等漫画界同仁联合出版,不过,次月出版至第二期便停刊;是年5月,大东书局创刊《妇女画报》,丁悚、张光宇提供插画。1921年5月,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向消费者印赠《十二名画集》一套,内含丁悚《三月三日天气新》、张光宇《调急遥怜玉指寒》;是年9月,《世界画报》第29期出版生生美术公司成立5周年特刊,刊载吴昌硕、丁悚、张光宇、郑曼陀等40余位画家百余幅作品。1925年3月,天化艺术会成立大会假祥余里会址举行,丁悚、张光宇等200余人出席。1926年5月,上海美术供应社开张,丁悚、张光宇均加入并承揽相关业务;是年12月,中国漫画史上第一个民间漫画团体“漫画会”成立,丁悚、王敦庆、叶浅予、鲁少飞及张光宇、张正宇昆仲共8人为初始会员,订立会章阐明工作纲领:“研究谈论漫画之社会功能,发挥漫画的社会积极作用;为各报刊画政治讽刺漫画,为工厂画无产者教育画,为街头画政治招贴画;出版丛书;创办刊物;传播漫画知识”等,推定丁悚、张光宇办理其事,该会后来扩增至数十人。1928年1月,由上海漫画会编辑、上海美术刊行社出版的《上海漫话》创刊,丁悚、张光宇、叶浅予等为主创人员;是年8月,天马会第九届画展组织方召开审查会议,丁悚、张光宇以责任委员身份参与作品评审。1929年2月,全国美术展览会陈列组第一次会议在华安公司八楼举行,决议丁悚等人负责摄影部,张光宇等人负责西画部;是年3月,艺苑绘画研究所创办人江小鹣、王济远、朱屺瞻、张辰伯邀请上海艺术界名流王一亭、何香凝、经亨颐、郑午昌、张大千、黄宾虹、徐志摩、丁悚、张光宇等到该所集会,共襄其盛;是年7月,艺苑名家书画展在宁波同乡会举行,丁悚、张光宇作品列入西洋画部分。
综上所述,丁悚、张光宇不仅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上海绘画界极其活跃堪称栋梁,尚互动密切,合作默契,形影相顾。丁悚、张光宇同为摄影迷,与郎静山过从甚密,领时尚之先,留下诸多那个“摩登”时代的珍贵照片。此外,他俩还是戏剧、跳舞爱好者,数度客串登台玩票,光顾舞场同池躧步。
漫画巨子共兴业
上海是中国漫画的发祥地,贝勒路天祥里(今黄陂南路847弄)堪称培育漫画之“摇篮”,石库门建筑,1925年建造,丁悚1926年入住31号,寓所较宽敞,俨然成艺术名流群贤毕至沙龙,友人戏人称丁悚是“文化界的孟尝君”,张光宇住19号,距丁宅举步之遥,当仁不让熟客中常客。“漫画会”招牌悬挂丁家宅门,字体为老宋体,系黄文农用白漆书写,上方绘有瓦当式“漫龙”图案,圆浑雄健,乃张光宇设计的漫画会会徽,寓意中国漫画之龙崛起腾达。彼时先后卜居此弄的文艺界人士有严独鹤、巴金、汪亚尘、江小鹣、叶浅予等十余户,享誉“文艺弄”。
丁悚、张光宇虽倾心漫画,但画漫画显然难以维系养家糊口,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当绘图员,从事报纸广告设计,并绘制月份牌、广告牌,待遇优渥,生活安稳无虞,遂有精力业余挤时间办画刊。
张光宇与丁悚合作中倾注心血最多的是《上海漫画》,1928年4月,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偕黄文农、叶浅予创办该刊,8开本,石印,每期8版,黑白、彩色版各4版,系中国首个漫画团体“漫画会”会刊,至1930年6月与《时代画报》合并,共出版110期。张光宇任主编,丁悚热忱提供绘画和摄影稿。据笔者索考,所刊丁悚作品有:第一期《马连良之黄天霸》(摄影)《偶感》;第三期《贪欲》;第四期《插画二则》;第五期《马连良与王长林之盘关》(摄影);第六期《名利之魔》《人体》;第八期《春》《雨中》(摄影);第十三期《晏摩氏女校一九二八年级毕业生》(摄影)、《刘纪文之未婚夫人许淑珍女士最近小影》(摄影);第十八期《亡友伯尘》(文);第二十五期《潘雪艳女士》(摄影);第二十九期《秋装三帧》(摄影);第卅期《我的一蔷》(摄影);第三十二期《海上名流赏菊雅集》(摄影);第三十四期《美术家盛守白女士》(摄影);第三十九期《海上名医吴莲洲先生》(摄影);第四十五期《当面与背后》;第四十九期《社会先生的权威》(封面);第五十三期《左竹修女士》(摄影);第五十四期《严独鹤夫人陆蕴玉女士》(摄影);第五十六期《舞星李梦兰》(摄影);第六十期《无题》;第八十五期《玉兰》(摄影);第八十八期《顽童》《雪中之小贩》《沪西河流冰结舟舶停顿》《玉雪之盖》(组照);第九十期《张宝珠女士》(摄影);第九十六期《中国少女的体格》(摄影);第九十八期《名记者严独鹤之小公子》(摄影)。
志同道合携“小丁”
丁聪是丁悚长子,张光宇长丁聪16岁,看着丁聪自幼渐大,对其影响极深。丁聪回忆道:“我14岁在中学时已喜欢上画画,遭到父亲反对。因为画画,尤其是漫画不赚钱。也许是为了避免我受画画的熏染,父亲在家不常画。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我却一幅也没留下。父教的‘退让’使张光宇取而代之对我产生全面的影响。他喜欢我,我从小爱到他那里去。”及至后来丁聪酷爱购书、嗜书成癖,审美旨趣也完全受之于张光宇长年累月的潜移默化。
丁聪在就读清心中学时开始创作并发表漫画作品,起初署名丁聰,但“聰”字笔画较多,制版后缩小不易辨识,大了抢画面又欠美观,脑筋活络的张光宇提议,“你爸叫老丁,你就叫小丁好了”,于是,丁聪便以“小丁”作笔名。1929年8月10日出版的第68期《上海漫画》,首度刊载丁聪画作,题为《他们的封面》。1936年5月,张光宇重新创刊并主编《上海漫画》,16开本,至1937年6月终刊,共出版13期,其中不乏丁聪漫画作品。1936年10月,张光宇兼任上海美专图案教师,丁聪曾一度进上海美专进修素描,而创办于1912年的上海美专前身上海图画美术院首任教务长恰为丁悚。1936年11月,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展出,张光宇八幅、丁聪一幅作品参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上海沦陷,丁聪携一藤箱随张光宇先到武汉,后避居香港,同住一室床对床,张光宇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艺术上均无微不至呵护丁聪。
1940年8月,为纪念鲁迅诞辰60周年,叶浅予牵头七位在港画家绘制巨幅鲁迅头像,张光宇、丁聪、郁风等共同参与;是年9月,张光宇、丁聪途经东江游击区赴重庆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张光宇在政治部第三厅领导下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场务主任,丁聪任美术师,次年“皖南事变”爆发,富有正义感的张光宇、丁聪目睹当局制造分裂、破坏抗战行径,愤然辞职离开重庆,绕道仰光辗转香港。1941年11月香港沦陷,张光宇返内地漂泊两广、西南,1944年底抵重庆。1945年3月,张光宇、丁聪、叶浅予、沈同衡等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八人漫画联展”,郭沫若主持在渝文艺界进步人士座谈会,认同漫画联展是同反动派作斗争之最好方式。1946年夏,张光宇应聘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美工部主任,再度赴港,翌年被选为香港“人间画会”会长。
1948年5月,进步漫画家石东(沈同衡)领导的“漫画工学团”举办主题为“送葬曲”漫画巡回展,在上海法学院展出,遭特务寻衅破坏和鸣枪捕人,张光宇、丁聪等闻讯后旋联络在港漫画家十余人藉香港《华商报》发表声明,声援上海漫画界同仁;是年11月,张光宇主编“人间画会”会刊《这是一个漫画的时代》,刊载张光宇、丁聪、廖冰兄、特伟等以反映、揭露时弊为主的漫画,张光宇著文宣称:“这是一个漫画时代!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疯狂相,毕竟倒在漫画家的笔尖下,这一时代,过去了吗?没有!另一个变相的法西斯疯狂存在了。漫画家的笔尖仍然会刺中他们。”丁聪呼应道:“疯狂的独裁者和那班贪婪无耻的走狗帮凶,替今天中国制造了无穷的漫画题材;因此,有些人说,这个时代,简直可称为‘漫画时代’……但是漫画工作者,并不因漫画题材之丰富而兴奋愉悦。我们常怀着一颗惨痛欲泪的心情在工作;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想长期地占有这个时代,而是要提早结束这个历史上最丑恶最黑暗的‘漫画时代’!”张光宇、丁聪观点鲜明掷地有声,胸襟宽广眼光犀利,思想境界、社会责任、精湛技艺绝非那些仅为博人一笑而作之娱乐层面漫画可同日而语。
世交人散曲未终
新中国成立,张光宇和丁聪都到北京工作,张光宇受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参与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转任该院教授;丁聪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上世纪50年代初,原先抗战时内迁陪都重庆的部分文化界熟人时聚北京东单附近的栖凤楼,即所谓“北京二流堂”,张光宇、丁聪尚常会面,然已不似先前那样朝夕相处频密切磋。丁悚一直未离开过上海,晚年淡出人们视线;丁聪1957年新婚不久被扣“右派”帽子,下放黑龙江多年;张光宇1960年不幸患脑溢血病倒,1965年去世。造化弄人,否则,他们间的友谊和交往故事定然更丰富、更绵长呢。
张、丁世交,倘若说张光宇与老丁的关系是行业中亲密同仁加艺术知己,他与小丁的关系乃事业和人生挚友,至臻志同道合精神融合。张光宇与丁聪尝互为对方作过漫画像,1936年光宇画小丁入木三分,多年后小丁画光宇惟妙惟肖。小丁对张光宇之敬慕,犹早年张光宇对老丁之敬慕,丁聪暮年甚怀念张光宇,推崇“张光宇是个杰出的艺术家,可以说是中国漫画的创始人之一,在当时漫画界中有很高的威望”。有一回,丁聪大病初愈,老友黄永玉将丁聪、沈峻伉俪接到自己家里,黄苗子、郁风夫妇之子黄大刚亦在场,将一部分翻拍、扫描的张光宇作品给丁聪看,丁聪情不自禁地感喟“真好!了不起!这样的好东西再没有了”。沈峻在一旁接茬道:“一个月了,你今天说话了!”
张光宇与丁氏父子情深义笃,实乃百年中国漫画史罕有之佳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