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世家祖代都行中医,我父亲则是行伤科的,至他已属于第五代。作为中医世家出身的我却阴差阳错地当了一名中学英语老师。但毕竟家有医生,耳濡目染,祖辈们的行医往事,尤其是对父辈的医德仁术记忆犹新,点点滴滴时时浮现在脑海……
小时候,父亲在家给人看病,燃艾草针灸、推拿、拔火罐、敷药……针疗间里浓重的烟雾缭绕,中草药味弥漫一屋,每当此时,我总是逃之夭夭,不愿意忍受如此这般的“熏陶”。
可是如果发现有病人猫着腰,或者有人陪着、一脸痛苦的样子进了门,我又会带着好奇心,偷偷地在旁边待着,只是看个热闹。
随着父亲年龄的增大,他不时叮嘱我:“针灸具有适用范围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我老了,你呀,趁我还在,学点针灸吧。”就这样,我无奈地跟着父亲学了些针灸推拿知识与手法。
老爸说,针灸是由“针”和“灸”构成的。人体共有300多个正经穴位,实际上针灸很容易上手,弄清楚几个穴位,如果不知道穴位,哪里疼痛就扎哪里或者是灸哪里,也有一定疗效的。
每当病人上门治疗,老爸会拉着我现场手把手地教。病例中,颈肩腰腿痛最为常见,老爸往往使用针灸、推拿组合疗法。
有个病人,他单侧肢体酸痛已10多年了,曾经跑过好几家医院,这次,他慕名而来。老爸采用热针疗法,即:事先在针柄处缠上艾绒,刺入病人体内后点燃艾绒,让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皮肤表面,达到温通气血的目的。他边说边示范:先左手在病人痛处按压、选准穴位,由于金属针又细又长,为防止折断,右手四指持针下半段,为减少病人疼痛感,进针要快。然后,缓慢地运用捻转与提插手法来对患处进行刺激,注意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重度。
老爸特别提醒:事先,针刺部位和金属针必须用酒精擦拭消毒。
针灸也是一门学问,老爸反复强调:学习针灸要有基本功,学习针灸的第一步,是练习指法,练习指法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进针。一是手上得有劲,二是进针要快要准。我一开始用一寸半的针练习进针,用四寸长针练习捻转,最后在人体上进针捻转得气,一瞬间一步到位,这样扎针效果最好。还有就是练指力,要设法使得病人透皮不痛,你必须熟练运用各类针刺手法。指力的练习方法很多,比如,可练习扎猪肉、扎塑胶玩具等。
至于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等,若服用其他药物作用都不大,针刺后多数症状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对于某些疑难杂症,必要时,甚至可以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口服汤药等方法结合使用。
在我的记忆里,老爸神通广大,不少疑难杂症在他手里总能得到解决。因为父亲的精心诊治,很多病人解除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