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大名鼎鼎的唐代书法家。“初唐四大家”有他,“楷体四大家”也有他,且都在挂牌的领头位置。时至今日,凡悬腕执笔练正楷的都须临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贞观初年的欧阳询,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虽然学识渊博,尤其笔墨功夫以险峻瘦硬而独成一家,但实际工作也就是管理宫廷书籍档案,讲解经史典籍,与人共同编纂《艺文类聚》。一次外出途中偶遇一块古碑,碑文系晋代书法家索靖所书。欧阳询先是停马观看好长时间才离去,走百余步后又折回来并下马伫立凝视不语,站累了铺下布毯坐观。眼见日落了仍觉得欣赏不够,干脆在碑边安营扎寨三天之久方才离去。此事作为孜孜好学的案例载于史书。
欧阳询没有因为地位不显赫,工作清闲,且长相不佳而成为官场里的“软柿子”。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某日赐宴大臣,允许大家轻松愉快相互嘲谑为乐。平日里仗着是唐太宗内弟、皇后亲哥哥而骄横跋扈的长孙无忌,首先作诗“开涮”欧阳询的相貌:“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令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说是谁让庙堂之上有了个猴子?才思敏捷的欧阳询立刻以诗作答:“缩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由心浑浑,所以面团团。”直接明言长孙无忌不仅不像个人样而且心智不全。
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唐太宗组织宫里的大臣公卿搞射箭游戏。当朝宰相萧瑀偏偏不会射箭,射10支箭都没击中靶垛。别人只在背后耻笑,而欧阳询却《嘲萧瑀射》诗以讽刺之:“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要知道,萧瑀不仅是当朝宰相而且出身名门,关键是当年唐高宗在要不要立李世民为太子问题上犹豫时,萧瑀在边上说了不少李世民的好话。以后李世民设“凌烟阁”,纪念为建立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十四位功臣。不会射箭、不善征战的萧瑀排在魏征、房玄龄,程咬金、秦叔宝等人之后位第九名,可见其在李世民心中地位。如此说来,欧阳询是有点不知轻重了。
在欧阳询现存不多的诗作中,《嘲萧瑀射》《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都保存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