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货币发行和调节理论的首创者

2022-10-11    作者:徐信虎

贾谊(公元前200168年),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贾谊在政治上主张削减诸侯王权势,对抗匈奴军事侵扰,进行大量国家储备等,其政治经济思想主要记载于经后人整理的《贾谊新书》十卷和《汉书》的《贾谊传》《食货志》中。

贾谊是中国封建社会主流理论“重农抑商”思想的鼓吹者,但他的垄断币材和调节货币投放的思想和看法,至今仍不失为是对这方面研究藉以参考的传统资源。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允许私人铸钱,但没有法律严格规定的成色重量标准,结果造成了货币流通的混乱。铜钱重量减轻,造成物价大涨,市场米价曾上涨至每担万钱,这种情况同全国统一后商品流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也给地方分裂势力和奴隶主商人进行不法活动以可乘之机。当贾谊向汉文帝上书请求禁铸私钱时,吴王刘濞正在利用铸钱积聚反叛中央的财力。贾谊敏锐地看到了民间铸私钱的矛盾和危害,因而提出了把当时主要货币金属铜收归国有的主张,以此统一全国的货币铸造,以加强中央政权对全国货币流通和市场的控制。

贾谊针对西汉社会中私自铸造钱币极其严重的弊害,首先提出了由国家垄断制币材质,勿令“铜”布于天下(见《汉书·食货志下》)的重要主张,他认为作为钱币材料的“铜”,绝不能掌握在私人手中,必须由官府控制。官府控制了“铜”,就可以使那些离开农业生产去采“铜”铸钱的人返耕于田,发展农业生产,就可以杜绝“伪”,减少犯罪活动,安定社会经济秩序。他还提出了国家必须确立“法钱”(法律规定的标准钱币)和国家必须调节货币投放“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这样就可以平稳物价,调剂供求,增加官府的财政收入和增强抗击匈奴军事侵犯的力量。

当今世界上通行的由行政当局控制的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现代银行制度,我们可以从我国西汉初期贾谊的论述中找到原生态的朴素的雏形。可以说,我国历史上西汉初年的贾谊是货币发行和调节理论的首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