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蕴初与“佛手牌”天厨味精

2022-09-22    作者:朱国栋

20世纪30年代,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家喻户晓,是家庭主妇的必备之物,成为时新品,甚至稀缺品。

20年代,到处是日商的“味の素”。吴蕴初在自家阁楼上做试验,发现“味の素”是谷氨酸钠(蛋白质中含有)。日本的“味の素”是1915年从海藻中提取的。吴蕴初用面粉做成面筋,面筋与盐酸反应,日以继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试验,终于制成几十克白色粉末状的成品。

一天,吴蕴初在饭店吃饭时,拿出一个小瓶,往汤中倒出一些白色粉末,引起了邻座酱园推销员王东园的兴趣。经他举荐,得到酱园老板张逸云支持,愿出资5000元,由吴蕴初出技术,合伙试生产。很快,首批产品问世。他将这种产品取名“味精”;再冠以“天厨”二字,意思是珍奇美味来自天宫庖厨。商标名称为“佛手牌”,“佛手”与“天厨”也相符合。

1923年,建成了上海天厨味精厂。天厨味精行销后,日商控告它侵犯“味の素”的专利权。据专利法,天厨味精所用原料和制造工艺都与其不同,控告不能成立。而后,天厨味精取得了英、法、美产品出口专利保护权,获得1926年美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因此还打开了国外市场。

起初,制造味精所需盐酸依赖进口,费用昂贵,为给天厨提供原料(盐酸),1930年建成天原电化厂。为使天厨、天原所需耐酸陶瓷做到自给,1932年建成天盛陶器厂。为利用天原厂放空的氢气,1934年建成了天利氮气厂。至此,吴蕴初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天”字号化工集团。不仅生产味精,其产品还有盐酸、烧碱、漂白粉、硝酸等,带动了一系列有关工业的发展。

吴蕴初(1891—1953年)字葆元,江苏嘉定(现上海市)人,在上海广方言馆学一年外语,因家贫辍学,不久考入上海制造局兵工学堂半工半读学化学。毕业后到汉阳兵工厂任化验师等职。1920年回上海,研制成功味精。1937年,组织工厂内迁,建成香港天厨味精厂、重庆天原化工厂及重庆天厨味精厂等。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收回了被日军占据的工厂。解放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3年在上海病逝,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