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是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其他三位是: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
胡林翼(1812年-1861年),字贶生,湖南益阳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胡达源为四品京堂,他6岁时读《论语》,8岁随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正好川东兵备道陶澍来访,陶澍一见胡林翼,惊为伟器,喜曰:“吾已得一快婿。”遂将5岁女儿琇姿订“娃娃亲”。胡林翼19岁完婚,他“务为有用之学,不专重文艺,而于兵略、吏治尤所究心”。
陶澍是嘉庆、道光年间经世之学的活跃人物,他办事干练,政声极佳。胡林翼亲见岳父兴利除弊的政绩,又对淘澍“上下古今,融会贯通,每及一事,旁征曲引”的学识深为钦佩。胡林翼一方面笃读《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另一方面努力躬行实践。他20岁时,益阳水灾,饥民流离失所,胡林翼曰:“秀才当以天下为己任。”他挺身而出,制定具体救灾方案,请岳父捐出二千两银子,众绅踊跃捐款,平息益阳百姓之灾。
胡林翼24岁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但他闲置在翰林院,无所事事。没几年,岳父陶澍去世,父亲也驾鹤西去,他回老家守制,后返回京城仍被闲置,大学士潘世恩、林则徐等人便劝胡林翼不如捐个官,去外地当地方官。
当时清朝捐官,并不是件光彩的事,但出了钱,可以挑选地方,好的地方不是秦淮河畔、苏杭天堂,便是岭南沿海。但胡林翼去吏部填表时,选择的是贵州。办事人员惊得眼珠弹跳,忙问:“胡公,你写错了吧?”因贵州风景异美,却地瘠民穷,财源枯竭,挖地三尺,挖出来的也是石头。花钱捐官去穷乡僻壤,岂非出钱自损?
胡林翼却说:“输金为吏者,类皆择其地之善者,以为自肥计。”他又说,自己只想去改变一个地方面貌,千里求官不为财,只想练才,艰苦才能历练。
十年间,胡林翼历任安顺、镇远、黎平三地知府与贵东道员,为官清廉,哪里艰苦,他去哪里,哪里有麻烦,他就去哪里上任。穿芒鞋,着短衣,走村入户与百姓同甘共苦,还禁下属受贿,把贵州治理得“民无私谒,案无宿牍”,官风与民风为之一变。
曾国藩闻之赞曰:“忧国之诚,进德之猛,好贤之笃,驭将之厚,吏治之精,无善不备,无日不新。”保举胡林翼为湖北巡抚,不过几年,胡林翼又把“天下第一破烂鄂”治理成“天下第一富强省”。众人赞他,胡林翼自述:“吾等做官如仆之看家,如视主人如秦越之处,则不忠之大焉!”
胡林翼是湘军重要将领。晚年致力于教育,创办益阳箴言书院,他从自己俸禄中出资购书,书院藏书1337种,36261卷,有宋元古籍版本多种。著《读史兵略》46卷,后编成《胡氏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