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赤日炎炎的盛夏,前人在驱除烦热时,写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纳凉诗,读来凉意扑面,赏心悦目。
摇着扇子纳凉。汉代班婕妤:“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首扇风咏叹诗,虽说心事,但笔端流出来的微风,也会让你顿感凉意,读后意趣盎然。唐代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袒胸露肚,在青松林中摇动羽扇纳凉,悠哉乐哉,多么惬意。唐代雍裕之:“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羨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 这首名为《题蒲葵扇》的诗,写一千年前的平民百姓,纳凉时都摇着蒲葵扇,让清风阵阵扑面,很有特色。宋代杨万里的“荷边弄水一身香,竹里招风满扇凉”,作者记述自己在荷花池戏水,在竹林里扇风,弄来一身香气和满满清凉,描绘得惟妙惟肖。清末民初民谣“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若要向我借,要过八月中”,写边扇着凉风边逗着对方,幽默风趣。
静坐或开轩纳凉。唐代杜甫的“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说的是诗人启开屋窗,来消除暑热和保持清凉,合乎人间常情。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诗人端坐院中,迎着缕缕清风,修心养性,悠闲舒适。孟浩然“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在夏夜里,散发开轩乘凉,与荷香竹露相伴,尽显清雅与惬意。宋代温革“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是清凉山”, 诗人认为静坐养神,心定自然凉。元代释英的山中静坐避暑诗,写得明白如话:“六月深山处,松风冷袭人;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真让夏日城里人羡慕,这凉风扑面的山里生活。
放置冰块纳凉。清代乾隆帝“岂无九重居,广厦帘垂湘;冰盘与雪蕈,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热烦,心在黔黎旁”,写出了宫殿中搭棚挂帘、安置冰块和吃冰镇食物等等,驱除烦热的消暑办法。清代民间也有“樱桃已过茶香减,铜镜声声唤卖冰”“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等歌谣, 听之暑气顿消,清凉满腹。
炎夏品读纳凉诗,让诗情画意穿越烦躁的困扰,会给大家带来愉悦和舒爽,有利于养心健身,的确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