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 年),杜牧出生在长安朱雀门东安仁坊,他家世代显赫,祖父杜佑是“三朝宰相”,曾编成讲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典》200卷。父亲做过谏官。杜牧的《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上刑部崔尚书状》说自己“唯好读书,多忘。为文,格卑”,自述喜读书,但文章并不好。
父亲为他取名“牧”(牧,治理),少年时即胸怀大志,抱有家国情怀!当时,有感于朝廷讨伐藩镇,深感用兵的重要,因此注释了《孙子兵法》13篇。后来他官至“中书舍人”,起草诏书、接触机要,地位十分显要。
在“尘世难逢开口笑”(《九日齐山登高》)的晚唐,唐敬宗李湛接位了,但他才16岁,还很贪玩,喜击球、手搏,还在深夜捕捉狐狸,后来,皇帝更加穷奢逸乐了!杜牧的《上知己文章启》说:“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是想提醒皇帝秦亡的教训,但据考古学家多年发掘,事实上,阿房宫并没有建成,而他却能绘影绘色,让人产生对皇宫壮丽、巍峨广大的印象,说明他有很强的想象力。赋成,杜牧23岁,凭这,被推选为进士(据西川《唐诗的读法》)。
施蛰存先生说:杜牧是个“罗曼蒂克”的人。《丽情集》书上说,他在湖州游览时,邂逅一位风姿绰约的美少女,令他惊艳,为了娶她,打算十年后来此当官时办婚事,他预先送了家长彩礼。谁知过去了14年,杜牧才好不容易争取到去那儿任刺史(太守),但是,那女子却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杜牧万分遗憾懊恼,他写《叹花》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施先生说,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有的。
毋庸讳言,杜牧在扬州是有过一段留连青楼的荒唐生活,但到了晚年回首时有了悔意,甚至感到辜负了对他付出过真情的青楼女子而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
杜牧自言:“某苦心为诗,惟求高绝!”(《献诗启》)据说晚年他曾焚毁作品,仅留下十之二三。他写过许多咏春、伤春和惜春的诗,笔下留传千年的是自然界的美丽!他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那山路、斜径、白云、人家,都没有使他心动,使他停车不再前行的是深秋红枫树的晚景!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爱。
杜牧写下的美丽诗篇,复活了早已逝去的唐人生活的烟火气,乃至思想、民俗、欢乐、愁苦,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十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