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山河月明》的播出,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之谜,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明成祖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发妻马皇后所生,载于《明太祖实录》和《皇明玉牒》等原始史料。但《明太祖实录》已非建文帝1399年修成的原版,朱棣“靖难”后,首先焚毁了建文版的《明太祖实录》,并于继位后的1402年,命大才子解缙改修新版的《明太祖实录》。到了1418年,朝廷再修《明太祖实录》,进一步篡改了一切对朱棣不利的史料。清修《明史》采用了《明太祖实录》的这种说法,朱棣自己在正式场合也常说:“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而,在明眼人看来,朱棣处心积虑地篡改自己生母的身份,破绽百出。
朱棣的生身母亲究竟是谁,大体上看,可分作两个版本。
版本之一,是说明成祖朱棣根本就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个版本有以下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朱棣为元末另一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遗腹子。在陈友谅与朱元璋作战兵败后,其妻阇氏被朱元璋纳为妃子。但阇氏其时已有孕在身,不久后便生下了朱棣。其实,阇氏所生并非朱棣,而是朱梓。朱梓成为朱元璋的第八个王子,后被封为潭王。这种说法张冠李戴,不值一提。另一种说法是, 1368年,明军进攻元大都(今北京),大元末代皇帝元顺帝出逃。朱元璋看中了元顺帝的蒙古妃子翁吉刺氏,纳为妃子,不久翁氏生下元顺帝的遗腹子朱棣。这是出自野史《蒙古源流》的说法,清初,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也记载了类似说法。但也人认为这不过是蒙古人编造的故事。
版本之二是,朱棣虽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但生母却并非是马皇后。
其说法的源头是一本叫做《南京太常寺志》的书,由嘉兴人沈若霖在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所写。但沈若霖整理而成的这本志书早已佚失,有关记载散见于明未一些历史大家的读书笔记之中,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本,是李清所写的《三垣笔记》。他发现明成祖为碽妃所生,这位碽妃是高丽进献给朱元璋的女人。在《南京太常寺志》一书中记载了孝陵的排列顺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这一发现与明《明太祖实录》《皇明玉牒》相左,这关系到皇室正统的问题,让他大为震惊,便专门向当时学界领袖、南明礼部尚书钱谦益请教。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元旦那天,李、钱两人决定去孝陵的享殿一探究竟。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孝陵中神位的排列顺位,和《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记载完全吻合,证实碽妃在众嫔妃的地位仅次于李淑妃,也由此可见,马皇后从未生育。
明代另一位史学家张岱,早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就已去过孝陵享殿进行探访,亲眼看到了孝陵神位的排列顺位,与《南京太常寺志》所记大致相同。他在所著的《陶庵梦忆》一书中,对此有具体的记载。这引起了另一位史学大家谈迁的注意,他将碽妃为成祖生母的说法,载入自己所写的《国榷》一书中。清初著名学者潘柽章、朱彝尊也认同谈迁的这一看法,朱彝尊还考证碽妃确为高丽人。关于明成祖的身世,直至民国时期仍争论不休。碽妃为朱棣生母说,得到了诸多史学家的肯定,除傅斯年外,明史专家吴晗、李晋华等也支持碽妃说。
然而,反对碽妃为成祖生母者的看法,似乎也言之有理。他们认为,《南京太常寺志》的成书之年,离朱棣的出生已经过去了260多年,书中所写之事,没有其他史料的佐证,可信度不高。其次,碽妃姓氏不详,也许是封号,地位虽尊贵,却不见于《明史》,令人生疑。第三,“碽妃说”之所以盛行,主要是朱棣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皇位的,属大逆不道,因此后世文人才不惜编造各种传言来中伤、丑化他。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已成为一个难解之谜,只有等史学家最终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才能得出定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