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星光灿烂,以写景言志抒情记事为主,极少有描写人物的。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从纸上向你蹦蹦跳跳走来,但我们也能明显看出杨万里着重在描绘乡村景色,儿童追黄蝶的行为只是乡村风景的组成部分,并不是这一个儿童的独有行为。
晏殊的代表作《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这首词把容易伤感的季节写得明朗清丽,和这清朗的画面相吻合的是一个不谙世事清丽的少女神态,笑从双脸生,不过是赢得了和女伴的斗草游戏。同样侧重点也是在描写的风景上,人物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但这个少女的行为比杨万里笔下的儿童有了自己的个性。
真正把人当成主角来描写的,有近代诗人苏曼珠的一首词《碧阑干》:“碧阑干外遇婵娟,故弄云鬟不肯前。问到年华更羞怯,背人偷指十三弦。”一个少女娇羞的形象跃然纸上。苏曼珠是通过塑造一个人物的形体、动作、神态来传达出一种美的情调,通过这些神态动作透露出人物的小心思。
更为出色的是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运用白描的手法,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把一个少女从惊诧、含羞到好奇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通过各种神态表现得一清二楚。真正做到了妙笔生花。但这首词是不是李清照所写争议很大,有人以为这首词很可能是无名氏假托之作。
写人物的诗词历来不多,写得出神入化的更少。就是著名的《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这些叙事诗,也是以写事为主,对人的刻画,尤其对人的心理刻画很少。除了《点绛唇蹴罢秋千》,还有千古词帝李煜写的两首词。
一首是《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的三首《菩萨蛮》据说是写和小周后私会的情景,这阕词以小周后自述的口气来写,采用白描的手法,非常生动地刻画了这位女子的神态和心理。小周后是李煜的妻妹,公元954年,十八岁的李煜,娶周宗长女周娥皇为妻,登基后,娥皇被立为皇后,史称大周后。不幸的是,十年之后,大周后生病,再加上其间年仅四岁的次子李仲宣意外身亡,使得大周后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在大周后重病后,小周后常常以探病之名进入宫中。因为她年轻貌美,李煜见了非常喜欢,便暗中与其来往。大周后去世三年后,李煜立其亲妹为后,史称小周后。
另一首《一斛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写宫中奢靡的歌宴情形,同样写出了一个歌女的神态和心理,除了宫女怨之外的另一面 ,特别是最后两句写得非常有趣生动,红茸即红绒,檀郎在古诗词中一般代指意中人。通过烂嚼红茸,唾向檀郎的小动作把歌女的所想所思表露无遗,更把男女青年的逗趣撒娇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