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放鹞灯

2022-02-10    作者:严志清

  风筝,在我们宝山地区的老百姓叫它“鹞子”,在风筝线上挂上一盏盏点好的灯笼,升上高空,叫做“放鹞灯”。小时候,我们宝山地区的农村、集镇素有元宵节晚上放鹞灯的习俗,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那时每逢元宵节前后的几个晚上,总会看到大人们在田头宅前或街道边兴致勃勃地放鹞灯,我们小孩子则兴高采烈地围着看热闹,不到灯灭人散是不肯回家的。

  放鹞灯的鹞子以“平面蝴蝶鹞”为佳。这种鹞子约有1米高,都是人们自己制作的,不仅负载量大,而且放飞稳当可靠,如果吃着“上界风”,那就稳如泰山,好像贴在天幕上一动不动。

  放鹞灯时要几个人通力合作:一个人牵鹞线;两个人负责点蜡烛装灯笼;一个人专管用麻线把灯笼牢固地缚到鹞线上。为了安全起见,每盏灯笼的灯线至少要1米以上,万一有哪一盏灯笼出了毛病,就不会烧断鹞线,影响大局,且灯线的长短要一样。灯的间隔至少要三四米,灯距要均匀,这样升到高空就显得整齐美观。挂灯的多少,视鹞子的大小而定,少则七八盏,多的可挂二十多盏。挂完最后一盏灯,还必须继续往上充线,使其升到一定高度。因为村村宅宅、各个街镇都有放鹞灯的,远远看去,一排排明灯高挂天空,与天上的星星明月交相辉映,万分有趣,蔚为壮观。

  这时,下面的人早已看不见鹞子的影子,要知道鹞子的情况,主要靠听琴声。原来,鹞子背上装有像弓一样的“鹞 琴”,在风的吹动下,不断发出悦耳的嗡嗡声。如琴声和顺,说明鹞子平安无事;如琴声忽高忽低,说明风势不稳,鹞子晃动厉害,需加小心。

  在放鹞灯的同时,还可玩“走仙蝴蝶”,这是最有趣的游戏了。这蝴蝶也像鹞子一样,每片翅膀约一尺见方,两片翅膀可张合自如,下面装有滑轮,并设有机关。放飞时,将两片翅膀张开,把鹞线穿过滑轮,在机关的枢纽上挂一串鞭炮,在鞭炮下端的火药线上缚一小段点燃的香或“纸吹”。由于风力的推动,张开翅膀的蝴蝶顺着鹞线快速上升,碰到“鹞挡”(当最后一盏灯挂好后,在距灯笼三四米的鹞线上缚一根筷子或竹条,不让“走仙蝴蝶”靠近灯笼,以免发生事故,叫“鹞挡”),就停住。等香或“纸吹”烧到火药线,鞭炮就噼哩啪啦地响起来了 。一旦鞭炮响完,触动机关,蝴蝶的翅膀会自动合拢,于是就顺着鹞线迅速滑下。如此反复玩耍,趣味无穷,无论大人、小孩全都兴致盎然,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