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响"一·二八"淞沪抗战第一枪

——记抗日名将翁照垣

2022-01-29    作者:徐鸣

2.jpg

  翁照垣,原名翁辉腾,1892年出生于广东惠来县葵潭镇一个石匠家庭。1911年,翁照垣投奔陈炯明所部陈铭枢麾下从军 。1926年东渡日本,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后又到法国慕汉尼航空学校学习飞行。1931年翁照垣返回广州陈铭枢部任教导团团长。不久被派往驻守江西的第19路军,任78师156旅旅长。


  率部打响淞沪抗战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第19路军被调到南京至上海一线防守。1932年1月11日,翁照垣奉命驻军闸北。1月20日,日本陆战队与侨民纵火焚烧华商三友实业社,造成严重事件。上海市政府对此事进行多次交涉无效,反而引来日本驻沪总领事与日本驻沪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的无理要求与军事挑衅。上海民众对此极为愤慨,纷纷要求对日本的无理取闹进行抵制,并要求翁照垣部队不要撤走,留下来保护老百姓。1月26日,日军陈兵6000多人于黄浦江畔,调集30多艘日舰和40多架飞机,以保护日侨为由,无理要求驻守闸北的中国军队从速撤退。面对日军大兵压境,在第19路军团以上军官会议上,有的将领遵照有关命令表示不抵抗。翁照垣等军官则顺应全国人民抗战呼声,力主对日抵抗。他愤怒道:“我们是国家的军队,是国家和民族的保护者,如果日寇再有挑衅行为,我们应奋起反击。”会议最后以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决议:如果日军进一步无理挑衅时,我军将全力抵抗。翁照垣回部后立即加紧布防并令各团抓紧构筑各种防御工事。

  26日下午,日方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上海市政府对日方提出的四项无理要求在48小时内作出圆满答复 ,否则日军将“自由行动”。1月28日晚上11时30分,日本海军陆战队不宣而战,兵分数路突袭驻守闸北的国军。六七百日本步兵在铁甲车掩护下越过障碍物,向156旅阵地扑来。翁照垣不顾国民政府军政部“忍辱求全,避免冲突”的对日方针,果断命令所部张君蒿等3个团奋起反击,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出乎骄横日军意料,156旅将士严阵以待敢于还击,各种弹药雨点般射向日军,当场毙敌300名,击伤百余名,其余立即溃退。激战半小时后,敌人的8辆铁甲车,也被我军全部炸毁。不甘受挫的日军,于深夜1时40分,又组织了铁甲车与1500多人,气势汹汹地冲向我军正面阵地。翁照垣这次改变战术。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摸爬滚打,迫近敌军,把手榴弹扔进日军铁甲车塔口,将敌铁甲车炸毁。由于日军攻势猛烈,几次占领我军阵地。战士们端着刺刀冲上去与鬼子展开肉搏战,又把阵地给夺了回来。在日军连续五六次的冲锋中,翁照垣指挥灵活,打得敌人狼狈逃窜。这一仗,我军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胜利。

  第二天凌晨4时40分左右,日寇出动飞机,对我军阵地与民房投下许多炸弹和燃烧弹。翁照垣立即调来两门高射炮到闸北附近担任防空,同时组织部队对空射击。翁照垣又把旅部指挥所从大场前移到闸北,便于指挥与鼓舞士气。翁照垣判断,敌机投弹后,步兵一定跟着冲锋。果然,清晨5时30分左右,日军又在铁甲车的掩护下凶猛地向156旅阵地发起冲锋。我军苦战20多分钟就打退敌人首波攻势。上午10时左右,日军的飞机大炮又来狂轰滥炸,许多民房商铺又陆续起火,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均被炸燃烧,许多珍藏的图书全部化为灰烬。日军飞机和大炮轰炸刚停 ,1000多名鬼子便向北火车站方向进攻。战斗中,我军阵地坚不可摧,全体官兵士气高昂,无论敌人炮火和攻势如何猛烈,都能沉着应战,并在敌人败退时,把握战机,给敌人以重创。叫嚣48小时内占领整个上海的日军在屡次进攻失败后,要求停战。翁照垣明白日军停战是假,借此争取时间求得援兵是真,因此他也加紧增加调配兵力,构筑防空工事,加强兵种配置,以备敌军再犯。


  社会各界声援第十九路军抗战

  

  翁照垣率部打响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对日作战第一枪,由此改变了国人畏日作战情绪。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等主要将领也顺势而为,下决心抗击日寇入侵。此时,全国人心大振,各界抗日热情高涨。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自卫宣言。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勉励全国将士誓同生死,同仇敌忾,以救危亡。蔡元培先生致书国联,谴责日军摧毁中国文化教育设施。宋庆龄、何香凝等十分关心广东子弟兵在前线的状况,发动上海工商界与妇女界满载慰问品前往前线劳军,1月30日上午,宋庆龄、何香凝亲自率队驱车赶往前线慰问第 19路军翁照垣旅部,见到官兵衣着单薄、冒着严寒奋力作战的情形,十分感动,鼓励将士们好好作战,保卫国土,并吩咐随员卸下慰劳品,令随行的30多名救护队员分散到各阵地为伤员包扎伤口。随后将捐制棉衣运动中募集到的3万多套全新棉衣及时运送前线,为将士御寒。156旅全体官兵深受鼓舞,决心与日寇血战到底。1月31日,翁照垣接受了战地记者采访,谓“民气即是士气,民力即是军力”,并称赞我军“军气之强旺”,能以一敌数,打得日军“屡战皆挫”。翁照垣表示要努力杀敌,流尽最后一滴血,“以保我中华国土及民族光荣”。

  同日,孙科等在沪的国民党中委联名致电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阐明上海战事已非局部问题,呼吁从速调派劲旅和军机“火速增援,以御强寇”。第5军军长张治中主动参战 。南京中央政府令俞济时与宋希濂部队分别于苏州与南翔集结,以备来犯之敌。同时,翁照垣接到了移防吴淞的命令。

  

  誓死固守吴淞阵地

  

  2月2日,第19路军将领通电全国,表示坚决抗战到底。当天,翁照垣发表了《告前线官兵书》,鼓励广大官兵发扬铁军的精神和光荣传统,消灭号称“世界第一强硬”的日本陆军,“夺取世界第一之地位,创造新的铁军荣誉”。翁照垣强调,“为国家民族而牺牲,虽死犹荣”,勉励士兵们不要错过报国机会,用枪弹、用刺刀、用双拳、用牙齿与日寇殊死搏斗 ,“宁为枪下鬼,莫作亡国奴”。

  不出翁照垣所料,停战3天,日军的野村师团、舰队与炮队相继增援到了上海。出席和谈的日方代表立即改变态度,对中方代表横加指责,并对各国领事和记者狂言:“4日上午9时,占领吴淞。”面对敌人的嚣张态势,我军将士无不愤慨,表示誓死保卫疆土。翁照垣除了加紧布防与构筑防卫工事外,还成 立了敢死队以对付日寇坦克 。2月4日拂晓,日寇13艘军舰和炮兵开始向吴淞轰击。7时许,日军出动24架飞机大肆轰炸,爆炸之猛,导致地面剧烈震动,人坐在地上,犹如小舟在大海之中晃荡,两人对面说话互相听不见。翁照垣一面令沿江守兵严密监视日军登陆,一面令远射程火器对敌舰猛烈还击。战斗自上午7时至下午1时多,日军见156旅准备充分,放弃登陆企图,至下午5时许,炮声才完全停止,日军飞机军舰也随之撤走 。在敌人机炮猛烈轰击之下,我军战士伤亡约200多人,其中有一个连的官兵为守住阵地,全体英勇牺牲。正是由于156旅全体将士的英勇作战,吴淞才得以固守下来。日寇的“4日上午9点占领吴淞”的狂言成了笑柄,世界各国为之震惊,中外报纸杂志竞相登载,大肆宣扬。

  然而,未达目的不肯罢休的日寇不停地进犯。自5日至7日,日军飞机在我军阵地上空侦察轰炸、炮舰在黄埔江上游弋发射,日军4000多人企图在张华浜码头登陆,均未能得逞。在日军飞机和大炮轰击下,吴淞阵地几无完土,我军工事多处被毁,不少官兵肢残体碎,触目惊心。

  关键时刻,张治中拨来两门高射炮,阎锡山专程给第19路军送来数门迫击炮和600发炮弹。宋美龄与宋霭龄一起 ,为伤兵与战地医院募捐。第19军军长蔡廷锴又调配了3个营的兵力归翁照垣指挥,张治中将军的两个师已作为参战的总预备队开始进入各阵地防卫。翁照垣得到友军的增援与民众的支持士气大振,并及时把旅部指挥所移到地窖里去,这样可以避免敌机空袭时不断搬迁。

  2月8日上午,日寇6艘炮舰、20架飞机,向吴淞我军阵地再次猛烈轰击,战事进一步扩大。翁照垣命令炮团予以适当时机还击,其余部队镇静地隐蔽在掩体内,严阵以待敌人步兵的到来。当日军企图以坦克掩护渡河攻占 蕰藻浜时,100多名敢死队员,全身披挂手榴弹,准备待日军坦克渡河后,拉开引信冲向坦克与敌同归于尽。翁照垣本想亲率敢死队上阵阻击敌坦克,但被随从再三劝阻,只得与敢死队挥泪作别。当敢死队以血肉之躯炸毁敌军坦克时,翁照垣指挥大炮集中火力轰击日军,蕰藻浜一带成为火海,鬼子死无葬身之地。

  日军虽经过多次冲锋,但始终未能奏效,我军阵地依然屹立如故。此外,156旅还采取夜袭的方式对日军施以还击。夜袭既可减少敌机威胁,又可减少敌炮损害,在敌我装备悬殊的条件下,是制敌的好方法。2月15日,进攻上海的日军指挥官改由植田谦吉中将接任。植田谦吉调动约3万多人的兵力,联合海军陆战队,企图进占吴淞和闸北、沪西,因此昼夜不停地向吴淞守军阵地轰击。18日晚,植田谦吉向我军发出《哀 的美敦书》,限令我军于2月20日将前线守军撤防,否则日军将采取行动。

  20日上午7时,日军所谓“最后通牒”期限一到,便倾海陆空军全部力量,分兵4路向我军龙华、闸北、江湾、吴淞4个方向开始总进攻,战况空前惨烈。在吴淞方面,敌机10余架空中投弹、12艘敌舰猛烈炮击,敌军野山炮也一齐向我军阵地发炮。但156旅全体官兵并没有被吓倒,相反,更加勇敢地用所有的火炮向日军还击。激烈的炮战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此时敌人步兵约1万人企图在炮台湾附近登陆。我守军等到鬼子进入最有效射程时,用各种武器猛烈射击,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落水死亡者无数,还打下了1架飞机,击伤几架。日军的全线总攻和我军的顽强抵抗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才渐渐沉寂下来。我军阵地依然安然无恙。日军的总攻击终于失败了。

  日本东京闻讯大为震惊,决定以白川义则大将接替植田谦吉,出任日军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率4万部队和大批飞机炮舰驰援上海。白川义则从2月21日至25日,集结了大量兵力,断断续续地向我吴淞、闸北、江湾、龙华等守军阵地轰击。日军这次来势之猛超过以往各战役。我军也将第二线兵力悉数调来增援,战士们奋勇抵抗,猛烈冲杀,双方死伤无数。经过连续3天的激烈苦战,使得日军无多少进展。27日晚,日军源源不断地从国内调来1个师团两个旅团的增援部队,其中1个师团在吴淞西北方向的浏河登陆。由于我军的主力部队主要配置在前方战场上,浏河守军力量薄弱,只有1个营的兵力,孤军作战,且机械化装备程度低,再加上我军在各个战线吃紧的情况下未能及时有效增援,因此,在日军海陆空强大攻势下,该营守军伤亡惨重,坚持到28日晚,最终不支,浏河遂告失守。浏河的失守,使战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驻守在吴淞、宝山一带的156旅处境极为不利。而闸北、江湾、庙行三阵地也陆续于28日下午被敌人占领 ,这样更使156旅有被敌军围歼的可能 。

  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与第5军张治中等高层将领,基于储备力量与日军作长期作战考虑,决定于28日晚11时变换阵地,因此于当天下午4时给翁照垣发出从吴淞撤退至嘉定的命令。翁照垣与全旅战士本欲以身殉国,与敌人血战到底、与吴淞共存亡,但在上峰的强令与上海民众代表“不作无必要的牺牲”的劝阻下,156旅坚守到3月2日凌晨2时才开始撤防,于早上6时全旅安全到达嘉定城,受到蒋光鼐的高度赞许。

  

  一代抗日名将

  

  经过1个多月的浴血抗战,第19路军以全军伤亡8700多人的代价,粉碎了日军企图24小时之内占领上海的阴谋,迫使日军三易主帅,三次增兵,伤亡3000多人,最后不得不接受英法美3国领事的调停,签订了《中日上海停战及日军撤军协定》。战后,翁照垣所率的3000多名官兵虽只剩下300多人,但屡屡击退日寇,大挫日军的骄横气焰,立下了卓越战功,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国学大师章太炎对翁照垣率部英勇杀敌的行为十分感动,在《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一文中写道:“旅长翁照垣直前要之,敌大溃,杀伤过半,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翁照垣的功绩传到广东老家 ,人们在他的家门口挂上一副对联:“将智超凡名闻天下,军立功勋垂范淞沪。”翁照垣的名字和抗日名将杨靖宇、吉鸿昌、张自忠等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文件的显要位置与报章杂志上,受到人们颂扬。

  图片说明:《申报》上有关第19路军156旅长翁照垣率先抗战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