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才子”李渔

2021-10-26    作者:常济

2021-10-26_133443.jpg


  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他的头衔多得惊人 :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版人、园林家、美食家、生活家,还是编剧、导演、剧团经纪人等。他一生撰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等五百万字的著作,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

  李渔的父亲是做生意的,早逝,靠母亲做女帮工度日。他自幼聪颖,四书五经过目能诵,少年时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可惜李渔与功名仕途无缘,他第一次去杭州乡试,名落孙山。第二次去却遇上明朝灭亡。他只能归农学圃,自己建造了乐园——伊山别业,做起了隐士,写一些怡然自得的闲诗。

  到了四十岁,为了养家糊口和偿还债务,李渔卖掉了伊园,移居杭州。接下来他做了几件扬声立命的大事。第一是写传奇。第一部是《怜香伴》,是写自己的妻妾两人相知相爱、共持一夫的故事。李渔文笔好,构思也巧,一经出版就大获好评 。他又写了爱情喜剧《风筝误》等几部“笠翁传奇”,“甫经脱稿,即传遍城中”。李渔还写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同样畅销。

   “湖上笠翁”的著作一路畅销,名扬四海,但李大作家遇到了窝心事——盗版。当时,“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但是李渔天生是个文化商人,他就自己营建了芥子园书坊,编写、刊刻了一大批书籍和毕生的得意之作 《闲情偶寄》。可谓从产业链到销售终端,一条龙服务。而这个书坊既是他个人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书坊之一。

  于是乎,名利双收、春风得意的李渔把精力转向了广交朋友和远足天下。他与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忘年交。与蒲松龄是很投契的文友。他与文坛泰斗钱谦益柳如是夫妇在南京 、杭州两地往来,钱还为他写了《李笠翁传奇序》。

  李渔还短则几天数月,长则一年两年的外出游历,足迹遍及四海,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多半在车船”。六十岁时,他在大西北旅游买回来乔姬、王姬两个聪明伶俐的美少女,让她俩加入了自己的家庭戏班“芥子园家乐”。乔姬、王姬很快就成了“舞态歌容,当世鲜二”的主打演员,也成了他的小妾。李渔自己编剧,自己导演,自己带着家庭戏班,雇了船到各地区巡演,为达官贵人送戏上门。李氏家班渐渐成为最早的职业昆班之一。

  可惜红颜薄命,好景不长,七年后乔、王二姬相继患病弃世。李渔从事业到身心大受打击。几年后,年届古稀的他油尽灯枯,安然离世。

  纵观李渔的一生,就像他的诗句所写“我性本疏纵,议者憎披猖”。他出身商人之家,仕途失败,不满现状,靠着自己的剑走偏锋而成为一代名人。他身处迷乱混沌的明末清初,中国传统道德的教育标准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渐渐貌合神离。所谓正身、明礼、戒骄、戒嗔、戒色、戒饮等一整套严苛的道德规范对文人士族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束缚力了。于是乎,李渔就应运而生,脱颖而出了。他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与巧合的冲撞而产生的“奇葩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