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在文具里的爱

2021-08-26    作者:陆祖培

2021-08-26_105320.jpg

  砚台、墨、毛笔、大小两个铜质墨汁盒、玉质压帖块、铜质压纸板、插笔器、字帖木架,这九件写毛笔字的文具用品相伴了我大半辈子,这是父亲陆电章生前送给我们几个子女的“文房九宝”,现在已经成为陆家第三代人的“文宝”。

  这些文具都是我父亲学生时代购置的。正方形的石砚台,砚台盖的正面能清晰地看见“勤俭、和易、正直、安分、进取、常识、技术、经验、节嗜欲、培精力。十七、八、四(1928年8月4日)”字样。这些人生哲理的词语,字体刻得很端正,这是父亲当年自己特意用刀篆刻在上面的。父亲说:“刻在上面就能经常看到这些词语,是用来勉励和鞭策自己的。”一块已经用过的徽州“墨”,上面还能隐隐约约看见“金不换”字样的商标。一支配有铜笔套的狼毫小楷毛笔。一个正方体铜质墨汁盒,盒盖上面刻制了“一溪明月,光风霁月、自求多福、守身如玉”的词句和词句对应的篆刻印章;另一个长方体铜质墨汁盒,盒盖上面刻制了梅花图案。一块9×9厘米正方形图雕玉板是用来压字帖的。两块长条的铜质压纸板,上面刻制了文字和图画,将两块拼起来看,文字是:民国十七年春,咏业置于京师。图画似是:一位学童在路上遇见先生,正在向老师求教。插笔器是个有花有字的彩色陶瓷制器,用作插放正在书写的毛笔,有余墨汁可以滴流在容器具里。还有一个是可以折叠成为一体的木质字帖架,把它展开后可以在上面放置字帖便于供写字人临摹书写之用。这些翰墨文具都是父亲少年读书时期用过的,1928年父亲正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读书。

  父亲酷爱学习,从小练就一手好书法,尤其他的小楷字和钢笔字都写得格外端正、漂亮、苍劲有力,他的书法作品曾经参加过展览。后来,这些文具先后传给了我们姐弟五人使用,由于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就把他心爱的这一套文具送给了我。父亲对我说:“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有一手好字将终生受益。”过去,年轻人在外面找工作,首先要向掌柜的呈交一份自己用毛笔小楷书写的个人简历,招聘者一看你递上的一手漂亮好字,在众多的人群中你就先占三分优势。小时候,母亲大手握着小手教我练习书法,她教 会我如何去研磨,又如何用毛笔蘸墨和握笔、如何描红,又如何临帖去书写。她常常对我说:“写毛笔字,要心静心细,不要轻易使用现成的墨汁,要自己亲自去研磨墨,它会磨掉急躁、磨掉杂念,又能培养练习书法的兴趣和耐心,陶冶情操,这样更易写出好字来。”那时候,我临摹的是柳公权字帖。读书期间,在母亲的关爱下,我的软笔中楷、大楷和小楷练习了许多年,它对我今后写好硬笔(钢笔和粉笔)字奠定了基础。

  这套文具父辈用过,我们姐弟五人都用过,我“80后”的儿子也用过,三代人用坏后扔掉了多少支毛笔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同样被三代人使用过的这套文具用品,虽然已褪色陈旧了,九十多年来却依旧完好无损保存至今。这套父亲使用和留下来的老物品,也可视为我家的传家瑰宝,它于我是何等的珍贵,它不仅仅是父亲留给子孙后代的纪念品,在这些翰墨文具里,同样也凝聚着长辈对下代小辈深深的爱,意味深长。

  图片说明:凝聚在文具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