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婆

2021-08-12    作者:朱贤皛

  我的奶奶——亲婆是宝山罗店人,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虽然不识字,但她知道自己是辛亥革命的同龄人,从小就告诉我孙中山是大英雄。上世纪30年代,她和大爹(我的爷爷)因日寇入侵逃难到了上海,他们亲眼见到日军用刺刀戳进孕妇的肚子,残忍捅死孕妇和胎儿,检查是否以“假肚子”偷运大米!亲婆说,落后就要挨打!从此,幼小的我内心深深埋下了爱国奋进的种子。亲婆在解放后参加了里弄的扫盲班,后来还为大家烧过大锅饭,当过居委会的治保委员。

  我出生时,大爹已经过世了,亲婆也已70多岁。我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实在腾不出手照料尚在襁褓中的我。虽然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好,亲婆还是看不下去,勉为其难地答应“领”我。当时物资紧缺,为了给我增加营养,亲婆便将父辈们想方设法给她订的一份牛奶留给我喝。稍微长大一点后,为了方便照顾我,亲婆亲自跑去找相熟的邻居,将我安排在离亲婆家近的幼儿园上学。童年时代,我得到了亲婆无微不至的爱护和照料。

  亲婆煮得一手地道的罗店菜。她烧的猪油渣、竹笋尖夹肉糜都是我们小辈争食的美味佳肴。亲婆最拿手的莫过于罗店鱼圆,她将鱼剔骨后,鱼肉切碎,加入蛋清、猪油,搅拌到鱼肉上劲,放在一边醒一到两个小时才放入沸水中汆熟。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入调味品和小葱搅拌均匀调味,以保证鱼圆的鲜美入味。她制作的鱼圆是我们全家的最爱。亲婆还善烧一种白汤八宝鸭。据父亲说,白汤八宝鸭和现在外面的红烧八宝鸭不同,是清汤炖熟的。八宝鸭肚子里塞有内馅,可以放入各种食材以及糯米。亲婆将鸭“开膛破肚”后,塞入馅料,又一针一线地将它缝合起来。这道菜端上桌后,香气四溢,鸭子和汤都鲜美异常,可惜,这门手艺如今在我家成了绝响。

  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次,亲婆到楼上厨房为放学归来的我蒸馒头。由于年纪大,气力不足,她踏空一级台阶,从楼上摔下来,导致髋关节骨折,从此,亲婆便一瘸一拐,落下了病根。为了不给老人家再添麻烦,也因为搬了新房,父亲便把我接到新居上小学。亲婆不放心,跟来住了一个月。家距离学校只有五分钟路程,亲婆会每天来学校门口接我放学,路上还不忘给我买个油墩子当点心。她说,解放初期大爹失业了,她在弄堂口摆了个油墩子摊头,想法养活一家人。只要我父亲放学回来路过弄堂口,亲婆便会给他一个放了油爆虾的油墩子作为奖励。

  高三那年,亲婆已经卧床不起了,每次见到我,她都在床上拉着我的手,含着眼泪说:“阿皛,你去学医。”这是老人的最后一个愿望,然而,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我还是选择了中文系。亲婆在我大学毕业那年过世了,全家沉浸在悲痛之中。亲婆一生都是位平凡普通的家庭主妇,解放后,她将家里乡下的土地无偿捐献给国家支援建设,又带头破除封建迷信,营造风清气正的邻里环境。她在居委会当治保委员时,还被评上了先进。

  亲婆告诉我,这是她最骄傲的事。她最常唱的歌是《社会主义好》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也几乎成了我们全体小辈的“童年歌谣”。每到纪念日,我都会到她和大爹坟头,学着她的罗店口音,轻轻唱上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