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市场亦多姿

2021-06-29    作者:徐信虎


  春秋时期,随着交通逐渐发达。地区间经济联系逐步加强、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春秋后期,私营商业人数增加很快,以至于取代官贾而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人阶层。这些新兴的商人,在市场上都有权对商品自由议价、自由收购、自由运销。他们成为市场上不受命于官府的“独立商人”。“独立商人”在市场上的自由买卖 ,使市场显得丰富多姿。

  《孟子·公孙丑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有贱丈夫焉,必求于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意思是说,在市场上,商人为了使自己经营的商品有竞争能力,往往要登在高处,左顾右望,观察行情,以便得到机会出售自己的商品,从而得到更多的商业利益。

  《战国策·燕策》载:有一次,一个卖马的人,牵了他的马,三次出现在市场上,没有一个人搭理他。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正巧经过,见了这匹马,特地走回来看了一看,临去又回头望了一望。于是,这匹马立刻被市场上的人重视起来,售价一下子增高了十倍 。这段记载给后人留下了 “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的千古谈资。

  《韩非子·外储说》载:楚国有人卖其珍珠给郑国人,为木兰之椟,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辕以翡翠。郑国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这个“买椟还珠”的商业故事,令后人从不同的角度产生种种联想,但从商业发展史的角度足以说明,在春秋时期,当时一些商人已相当注意商品的装潢,以求扩大商品的销售。但过度装潢,就会留下历史笑料。联想到当今市场 ,过度装潢的种种事例,令人感慨。

  《郁离子》上还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到吴国卖漆,他听信妻子兄之言,用漆树叶煮膏充漆一起带去,到了吴国,市场上正需要漆,吴国商人第一次看货,见漆的质量很好,便约好次日来买。当夜,虞孚将假漆掺入漆筒。第二天,吴国商人见漆筒封口处有新开启的痕迹,产生了疑心,称以后来买,以后却一直未来,时间一长,假漆变质,连好漆也一起报废,虞孚蚀光本钱,做买卖彻底失败,沦为乞丐。弄虚作假者可以得势于一时,但终究要受到惩罚,历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