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老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汪萃英,上海人,生于1921年7月1日。她是党的女儿,更是教我读书懂事、追求进步、影响我一生的启蒙老师 。
汪萃英老师青年时期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积极投身教育事业。1944年我在上海市私立智民小学读四年级,汪老师是我们班级的级任老师 (班主任),她教我们国文和音乐两门课 ,一直教到1947年我小学毕业。汪老师教书育人,对学生和蔼可亲。我们非常敬重汪老师,特别喜欢上她的课。汪老师上音乐课时教我们唱抗日歌曲,她一面教我们识简谱、跟着她弹奏的风琴学唱 ,一面特别耐心地对我们讲解歌词内容。汪老师教我们唱歌的同时教育我们勿忘国耻,教育我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汪老师上国文课,教我们读文言文《满江红》,她一面给我们解释古文,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一面教我们唱古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已经是五六年级的“高小”学生了。汪老师常教导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年纪小也要关心社会上的大事。每次上国文课,我们最喜欢她在教课文前,给我 们讲一段社会新闻,诸如市面上物价飞涨,警察局开着“飞行堡垒”抓人,大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等,一下子我和许多同学的作业本背面都写上了“反对内战”的口号。汪老师还结合讲时事形势,教我们唱《团结就是力量》《跌倒怕什么》,唱《古怪歌》《你这个坏东西》等讥讽、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歌曲。汪老师不但是我音乐上的启蒙老师,更是我思想政治上的启蒙老师。1947年我小学毕业离校,1951年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同年抗美援朝参军到了外地,同汪老师失去了联系。
1962年,我所在的空军政治学校迁址上海,我得以回故里旧地寻访,原来在泰兴路606弄的智民小学旧址早已改成幼儿园,汪老师也不知去向。但我寻师的努力一直没有放弃,终于在1974年元旦那天下午,偶然听一个旧时邻居说,曾在静安区地段医院见过汪老师。我喜出望外,当即赶到医院去打听。得 知汪老师身体不好,现在家休息(此时我方得知汪老师原来是以小学教师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 )。
我问清了地址,直奔老师家。师生相隔27年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直到午夜时分我才依依不舍地和老师道别。隔天,我携着妻儿登门拜谢恩师。从此以后每年过春节,我都要到老师家拜年,四十来年未间断过。汪老师年事已高又好客,每去必以汤圆、春卷、八宝饭“老三样”待我。每年逢到教师节,我寄贺卡祝贺老师节日快乐,老师亦回赠贺卡鼓励我教学进步。汪老师晚年常因病住院,她的儿子告诉我说:母亲在病床上常翻阅你赠她的文集 《教坛留痕》,向人谈起她的学生来,很是欣慰。敬爱的汪老师在93岁驾鹤西去,我从追悼会上“汪萃英同志生平简介”中了解到,上海解放前,汪老师在我就读的智民小学任教那段时期,还先后在曹家渡青年会女工夜校、庆丰纺织印染厂厂校教书,上海解放后先在区委组织部工作,后从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及党务工作,深得领导、同仁和患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