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党后,他代表中共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其间曾多次抵沪。
1922年8月上旬,李大钊来到申城,此行是为了参加中共中央在杭州举行的特别会议,在转赴杭州之前,他曾赴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2号,与陈独秀讨论工作;他在由沪寄给胡适的信中提及:正与陈独秀“商结合‘民主的联合战线’”,“弟明日与仲甫赴杭一游 ,一二日即回沪去洛返京”。“西湖会议”结束时,李大钊由杭州抵沪,受党组织委托前往上海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拜访孙中山。李大钊对历史、哲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世界思想潮流、国家政治建设等的精辟看法,都引起孙中山的重视 。李大钊后在《狱中自述》中,记述了这次历史性的会见:“钊曾亲赴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曾忆有一次中山先生与我等畅谈此问题亘数小时……”宋庆龄也曾回忆:“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
1923年“二七”惨案后,李大钊于3月自武汉赴申城。3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登载《北大旅沪的同学会启事》,其中告知旅沪的几位北京大学同人联系处 ,李大钊的地址是“法租界环龙路四十四号(按:今南昌路180号)张春木转”。那时,李大钊积极促进国共合作 ,特意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撰写《普遍全国的国民党》,这是一篇论述帮助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改组的重要文章;另外,他还曾去复旦大学作《史学与哲学》演讲,到上海大学作《演化与进步》演讲。4月下旬,他返回北京。
1923年10月下旬,李大钊又来到申城。因为在10月19日,孙中山致电国民党上海事务所,令其密电北京,邀请李大钊赴沪会商国民党改组问题;李大钊欣然应约,故《北大日刊》登载的注册部通告称他“因事假两星期,所授功课假满时补授”。11月底,廖仲恺受孙中山委派自广州抵沪,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12月9日,李大钊出席廖仲恺在国民党上海事务所主持的商讨改组的会议 ,尽力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与此同时,李大钊先后在上海大学作《美术应表现社会之改造》《社会主义释疑》《史学概论》《劳动问题的祸源》演讲;他在《社会主义释疑》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使生产成为有计划的增殖,为极公平的分配——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12月中旬,他离开上海。
1924年1月初,李大钊由孙中山指定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京报》也在1月6日登载消息:李大钊等已被选为北京地区参加该会的代表。李大钊在与别的代表乘火车南下赴广州途中,于1月7日抵沪。在上海停留时,李大钊出席了中共中央会议,参与讨论并确定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一大上应取的态度 。随后,他直奔羊城。
当年,李大钊在黄浦江畔留下的光辉足迹,也从一个方面折射了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深厚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