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除夕

2021-02-11    作者:朱珊珊

1.jpg

  从前,吃年夜饭有一套复杂的仪式,按老辈人的说法叫“拜年夜饭”。记得,母亲在祭祖时告诉我们小孩子不能触摸桌子,走路不许弄出声响,就好像我家先人已经悄无声息地飘然入座,享用着子孙的供奉;这时我们孩子心中充满敬畏和虔诚……现在看来,过年祭祖寄托着对先人的思念,感谢先人的恩惠,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凝聚力。

  年夜饭的酒不能少,平日不喝酒的父亲这时也要抿上一大口,同样是讨个吉利——平安久(酒)远。除夕夜的那顿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餐,就连菜名都要讨口彩图吉利,百叶包肉要叫“如意卷”、黄豆芽叫“如意菜”、蛋饺称“金元宝”等。准确地说,年夜饭并不是单纯的一桌饭菜,而是一个从列菜谱、拟菜名,到采购、烹饪和装盘的整个过程,全家人都能从中体会到辞旧迎新的喜悦和全家团圆的暖意。

  年夜饭,要比平日“隆重”,照习俗得有七碟八碗 ,鸡鸭鱼肉一样不能少,尤其是鱼和鸡这两样,比别的菜更要做精细,因为取其谐音——年年有余(鱼)、吉(鸡)祥如意,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在长辈人心目中这也是美好愿望。另外,有些菜也总是不可少或缺的。如菠菜,寓意鲜菜四季常青;烤麸,谐音正寓意着“年年富(麸)”;油面筋塞肉,寓意生活饱满充实;粉丝,寓意各种福分缠络伴随家人;百叶卷裹扎肉沫,称之为卷钱捆,以示来年财

   源滚滚;赤豆红枣糖年糕,寓意早出头、年年高;再烧一锅子米饭,剩下了大半锅,也寓意着来年丰衣足食。

  母亲对我讲过,年夜饭桌上的那条鱼是不能吃尽的,要讨个好口彩“吃剩有鱼(余)”。当然,年夜饭必不可少的还有“八宝饭”。当母亲端上大碗盛装的糯米饭,倒扣在平底盘子上,那碗底早就用核桃仁、葡萄干、糖玫瑰、红枣莲子等摆好造型排列着,色香诱人,还包裹着浓浓的赤豆沙。八宝饭一上桌,大家迫不及待地一齐而上,举箸弄匙分食。吃罢年夜饭,妈妈催姐姐带弟妹到外面去点鞭炮、放烟火,

   自己又将吃剩和多余的菜放进早已准备好的大蒸笼内,说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接着,父亲又搬出了水磨粉,妈妈开始搓起汤圆,包出来的本地大圆子,又糯又软。年三十搓汤圆,更寓意着团团圆圆。

  那时候的除夕,确实是一幅绚丽的风俗画。福德里,家家户户都飘出香气和喜庆,门口贴出大红春联,挂起大红灯笼。这一刻,每个人都精气神十足,出来进去脸上都挂着笑。福德商场内,一张张画着四肢如藕节一般胖乎乎的娃娃抱着大红鲤鱼的年画,更能体现出浓浓的年味。马路对面,虹口区第二工人俱乐部内外的彩灯闪闪烁烁,节日氛围一下子变得更加浓郁,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灯,千姿百态、缤纷五彩,挂在四川北路,挑在永明路口,闪在横浜桥上,提在孩子们手上,团团地转,悠悠地旋,翩翩地舞,红红火火的光焰把附近美媚里、克明里、四川里、安慎坊,以及所有店门两边的春联照得艳艳的鲜目,把窗花映得美美的好看;永安里、永乐坊住着的广东人,舞起了狮子。姐姐看得笑了,弟妹看得乐了,喜欢热闹的隔壁张家的新嫂嫂也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深夜回到家,一家人又开始围着八仙桌,愉快地剥花生、尝糖果、嚼甘蔗,享受慢慢的、浓烈的、古拙的团聚。等我们睡着了,母亲会拿出年初一我才穿的新衣裳、新鞋子,也会把压岁钿放在我的枕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