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记原华东野战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员王贯三老人

2020-11-14    作者:万兴亮

1.jpg
2.jpg

  闵行区七宝老街有一处普通的居民小区,居住着一位满头银丝但精神依旧矍铄的老人,他就是年过九旬、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王贯三老人。1931年出生于河南潢川的他,隶属原华东野战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曾是一名卫生员,因表现突出两次荣立一等功,获得其他功勋十几次。   

  "我的信仰就是永远做好党和人民的卫生员"

  在漫长的岁月里,王贯三见证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后又踏上了震惊世界的朝鲜战场,作为华东野战军、志愿军卫生员,先后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等 ,同革命前辈们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和平与

   发展、人民的安宁与幸福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1947年,17岁的王贯三家里住了一队士兵,看着这群同自己差不多年纪但却面容坚毅的年轻人,王贯三也产生了要参军的念头。因为这是一队卫生员,从此,他就以"卫生员"的身份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他踏上的第一个战场就是史上著名的孟良崮战役。面对枪林弹雨,那种触目惊心和命悬一线的感受至今让他难以忘怀,让他真正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后来,在济南战役中,他不惧危险,积极有效地抢救重症伤员,被荣记一等功。血水里摸爬、战火中成长,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深入,王贯三肩上的使命感越来越强,他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断觉醒的强烈意志,他预感到中华民族正站在即将浴火重生的重要关头 ,有一股力量把他和其他年轻的战友紧紧地凝聚在一起!1949年1月,他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握拳宣誓,"永远做好党和人民的卫生员"成为了他始终牢记的毕生奋斗源泉。在淮海战役中因为表现突出,他再次荣记二等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心中的信仰。

  "为了祖国和人民,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就在70年前,亟需休养生息、安心发展的新中国被迫走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全面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局面下,志愿军依靠顽强的作战精神和指战员高超的指挥艺术,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保障了国内和平发展的环境。

   1950年10月,正在东南沿海练兵准备收复台湾的王贯三所在的部队,又匆匆搭上了奔赴战场的军列。由于朝鲜战场战事紧急,原定在东北进行装备补充和换装的军列直接开向了朝鲜。入朝后,冒着严寒和冰雪,在长津湖地区迅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取得了围歼美军一个整团的巨大胜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王贯三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敌人是大名鼎鼎的美陆战一师。回忆起那场冰天雪地里的战斗,王贯三热泪盈眶。"我们不但要跟有飞机大炮的敌人打,还要跟恶劣的天气斗,但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所以一定要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炒面就着雪水吃,靠两条腿翻山越岭一夜急行军能跑70公里,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什么支撑起这群最可爱的人的意志?因为他们身体里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国心,在那个冰天雪地的前线,不畏严寒、不怕艰难、不惧死亡。身为卫生员的王贯三,深深地被战友们的精神所感染。他只有一个信念:要把这些最可爱的战士医治好、保护好。有时伤员的衣服单薄,他就脱下自己的衣服让伤员取暖;敌机来了,就趴在伤员身上护着;有时宁可自己饿着,也要保证伤员有口吃的。有一次,营部遭到敌军飞机轰炸,顿时医疗站燃起了大火,王贯三不顾安危,先后冲入火海,将负伤伤员一一背出,然后一头扎在雪地里把头上身上的火灭掉,他也因此荣记一等功。

  在朝鲜摔下悬崖折断了手臂,被敌机机关炮洞穿了裤腿,被汽油弹灼伤后在小腹留下重重的疤痕,九死一生的王贯三却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一名卫生员,比起那些拿枪冲锋战斗的战友们来说太微不足道了,比起那些长眠朝鲜的英雄,真的太渺小了!"

  "我是党员,我应该到组织需要我去的地方"

  隆隆炮声耳边依稀回响 ,声声呐喊依然荡气回肠。长久的战争岁月磨炼出了王贯三坚毅严谨的性格,此时的他是七级伤残军人,因摔伤尺挠骨,导致畸形、运动障碍,失去工作效能,但他依然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青春和一切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1954年退役以后,王贯三被分配在市民政局第三劳动教养所,因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1964年他荣获市民政局"五好职工"称号。1965年,王贯三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考虑安排他到火葬场工作。大家都觉得这里的工作脏、臭、累,还不体面,但是王贯三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提要求,而是坚决服从了组织安排,他甚至反过来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安慰家人"这种活总得有人干吧,自己以前是卫生员嘛,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再说我是党员,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是党培养了我,我应该到组织需要我去的地方,火葬场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啊"。到了火葬场以后,面对着很多刚起步的工作,他总是放下书记兼副主任的身份,冲在第一线,和大家一起建设火化炉、一起接运遗体。让他爱人记忆犹新的是 ,因家住在马路旁边的一楼,每次睡到半夜,总会突然听见窗外传来"老王、老王"的叫喊声,然后王贯三就一个咕噜爬起来。肯定的,又是要半夜出任务去了。他爱人因此常常感叹,"你这是工作比打仗还紧急啊!"

  1990年,王贯三光荣离休,离开了他倾注了25年心血的单位。从火葬场到殡仪馆,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离休之后,他离休不离职,仍然始终心系龙华、心系社会。作为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共产党员 ,他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带动引导龙华的年轻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死亡、认识人生,在身体允许的时候,他经常回到单位开展讲座授课,常常教导员工们领悟"困难就是纸老虎"的方法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把人民的事当成头等大事,争取为人民多做贡献。王贯三老人还是社区里孩子们口里可爱的"志愿军王爷爷"。一有机会,孩子们就喜欢围着他听他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而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孩子们讲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面对着各种荣誉,王贯三总是说"是党培养了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新中国一步步走来极为不易,但正是有无数的像王贯三一样的优秀中华儿女,敢于牺牲、甘于奉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就,才开辟了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

  图片说明:右一为王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