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离与劝留

2020-11-12    作者:陆其国

  周作人《北大感旧录》短章,共写了胡适、刘半农、钱玄同、蔡元培等十五人,都是当年北大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化界人物。在写胡适那篇中,周说,1948年冬,解放军进入北平,胡适仓皇乘飞机飞往南京,未几转往上海。当时他也在上海,于是托人向胡适致意,并“劝其留住国内”,但胡适没有听从。周觉得胡适“虽未能见听,但在我却是一片诚意,聊以报其昔日寄诗之情”。

  《北大感旧录》只写逝者。周说,一个人死后,“他的一生的言行,到今日盖棺论定,自然会有结论出来”,所以周也是在得知胡适噩耗后,写下这则他与胡适交往中鲜为人知的轶事。后来随着周所托代他向胡适致意,并劝胡适留在大陆的王古鲁去世,他更是慨叹,这下“更无人知道此事了”。

  周作人与胡适交往,缘于翻译文稿,时为1921年,周那时已与胡适有过两次“卖稿的交涉”。先是为《现代小说译丛》和《日本现代小说集》;继而为《希腊拟典》。周自述:“这是我在那时的唯一希腊译品,一 总只有四万字,把稿子卖给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编译委员会,得到了十元一千字的报酬,实在是我所得的最高的价了 。”周在该书序中,交待了个中艰辛和不易:“我平常也虽翻译些文章过,但是没有像这回费力费时光,在这中间我时时发生恐慌……如没有适之先生的激励,十之七八是中途搁笔了。”可见周对胡适的记情。不仅如此,还在交稿之前,周就向胡适说明,译稿中“有些违碍词句,要求保留”,“适之笑着答应了”。后来付梓,“它就这样的印刷着”,这些都给周留下不错的印象,所以也才有1948年,周自陈出于“一片诚意”,劝胡适留在国内,还说以此“聊以报其(胡适)昔日寄诗之情”。

  “寄诗”一事发生在1938年。这年8月4日,远在英国伦敦的胡适作了首白话诗,于第二天寄给在北平的周作人。诗曰:“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 ,/飘然一杖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藏晖系胡适笔名,《胡适年谱》(曹伯言、季维龙编著)记有该诗题目:《寄苦雨斋》(又题《寄给北京的一个朋友》及《给周作人》),周文没有诗题。《胡适年谱》指出,胡适作该诗,意在“劝周作人离开北平南下 ,以避谣嫌”。周9月20日收到胡适诗,次日即“略仿藏晖体”,作诗“回答”胡适。周诗前半部分写道:“老僧假装好吃苦茶,/实在的情形还是苦雨,/近来屋漏地上又浸水,/结果只好改号苦住。/晚间拼好蒲团想睡觉,/忽然接到一封远方的信 ,/海天万里八行诗,/多谢藏晖居士的问讯……”堪可玩味的是,胡适本想劝周南下“以避谣嫌”,事实上此并非“谣嫌”——胡适劝周离开北平不成,后者附逆落水。十年过后,周宣称曾“劝其(胡适)留在国内”,并说此系“聊以报其(胡适)昔日寄诗之情”。这话今天读来,仍能读出其中强烈的反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