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550”:孙中山护身手枪遗迹

2020-09-25    作者:章慧敏

09261.jpg
公安博物馆展示孙中山的护身手枪(右)

09262.jpg

孙中山的护身手枪



       在孙中山留存的物件中,有一件物品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这便是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把属于孙中山自卫防身的勃朗宁手枪!说起这把枪号为464550的手枪如何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防身手枪,这其中还有一段来历。

手枪查证:一番曲折过程

       历经百年,这把当年被称作“小贝贝”的手枪又是如何被上海公安博物馆查证和确认的呢?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99年9月11日,武警上海总队退休军官钱柏椿在翻看《新民晚报》时,他的视线被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住了。报上说上海公安博物馆成立了,同时也在征集收藏品。这则消息让他陷入了深思。原来,解放初期他曾在上海市公安局行政处工作,记得1960年初曾亲手接收过由卢湾区公安分局上缴的孙中山先生的遗物——一把勃朗宁手枪。如今,这把枪还在吗?有没有陈列在公博馆呢?带着这些疑问,他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立刻给上级领导写信提供了这条线索。

       这封信很快被批示并转到上海公安博物馆,他们一同去了市局后保部枪械库中找到了这把枪。同年的10月29日,它被调拨到公博馆收藏。

       由于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在卢湾区公安局档案室工作的同志换了一茬又一茬,谁能还原当年上交这把枪时的情景呢?这时候,人称“老档案”的卢联康“出场”了。卢老原在档案室工作,早已退休,但卢老的超强记忆力是公认的。卢老回忆说,这把孙中山先生遗存的手枪是1956年2月8日由一名居住在卢湾区绍兴路18弄的居民萧绍芬上交给绍兴路派出所的。

       那么,萧绍芬又是谁呢?她是孙中山私人秘书萧萱四个子女之一,与枪一同上交的还有其父萧萱的亲笔说明,证明这把枪号464550的勃郎宁小手枪曾为孙中山先生使用。当时,萧绍芬因为要迁居北京,所以,就把父亲生前保存的手枪转交了出来。1960年,卢湾分局又将这把枪上交给了市局。

       卢老还回忆起一个细节,萧绍芬上交来的枪内撞针与弹簧已损坏,这是萧萱在解放后有意弄坏的。为此,萧萱还写下说明:“此物余自始存留至今三十余年矣。上海解放后,军政两府有私藏此类之禁。余检出审量,以为奉缴政府是也,而惜此有纪念性珍物之失去。如仍旧存留,则明触冒禁令。于是抽去撞针锤(坏其弹丝)而败之,作用既失,即为废物,而大体存在,犹可纪念。应于感念私情,慎遵法禁之旨,并顾两全也乎。”

       凭借当事人一系列来龙去脉的回忆,至此,孙中山先生自卫用枪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01年9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来沪对公安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鉴定,孙中山先生生前所用的手枪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手枪背后:一段凝固的历史

       在了解孙中山先生为什么会把防身的手枪赠送给萧萱之前,先说一下这把枪的来历:那是在1895年10月26日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脱险后奔赴香港,然后又从香港取道美国檀香山,最后到达英国伦敦。他在伦敦避难期间遭人出卖,被清政府驻英国大使馆逮捕了。在这危急关头,有人出面营救了,他就是孙中山学医时的老师康德黎。在他鼎力相助下,孙中山终于脱离牢狱之灾,可伦敦已不是他的久留之地了。康德黎在送孙中山离开时,当场送了一把4英寸大小的勃朗宁手枪给孙中山以防不测。从那以后,这把勃朗宁手枪就一直跟随着孙中山先生,直到他赠予私人秘书萧萱。

       萧萱(1885年12月15出生,殁于1955年1月6日),又名纫秋、韧秋,湖北省丹江口市人。萧萱也是个显赫的风云人物。他曾参加过同盟会,任众议院议员,军政府大本营秘书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9年,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1930年,任湖北省主席,日本人投降后为国民党政府国策顾问。上海解放后的1950年,经柳亚子先生介绍,他被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

       萧萱成为孙中山的私人秘书是在1913年。因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正直的萧萱愤而辞去了国会众议院议员的职务来到上海,和党内同志们联名通电反袁,随后又与孙中山远赴日本。自此,他长期担任起孙中山的私人秘书,深受孙先生的信任和器重。

       孙中山赠送给萧萱手枪的缘由,萧萱有亲笔说明:

       此四寸“第四六四五五○号”小勃朗宁手枪,系本党总理孙先生亲自衣袋中取出授余者。缘陈英士先生于上海萨坡赛路(今淡水路)十四号寓内遇刺时,余在邻室闻声出,视盗众正夺门而逃,见余至,出枪回击,余跳而免。因驰至环龙路(今南昌路)第四号寓告知总理,盖余当时与总理皆居此。总理闻耗惊问伤势如何,余言:“有弹贯入头额及颊内,不可救矣。”总理黯然。有间,即被衣,言自往视英士。有同志力阻,谓行刺者必袁世凯所遣,英士已不幸,虑有凶人尚伏邻近以伺,吾党总理不宜轻出。总理言:“贼欲甘心者为英士,英士不幸,凶人必鸟兽散,吾何畏乎?且英士为党国死,吾即可不一往视!”遂以此枪授余,令相从行事。后余将缴还,总理言:“即以付汝,长作纪念,共毋相忘英士之殉党国也。”萧萱记

       萧萱亲手书写在“中华革命党本部用笺”上的说明虽寥寥数语,但发生在幕后的故事却宏大而深远。只要一提起这个事件,就不能不表述事件中的主角陈英士。

陈英士是陈其美的字号,坊间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说辛亥革命不能不说孙中山,说孙中山不能不说陈其美;说民国建立不能不说袁世凯,说袁世凯也不能不说陈其美;说国民党历史不能不说蒋介石,说蒋介石又不能不说陈其美;说辛亥英雄不能不说秋瑾、徐锡麟,说秋瑾、徐锡麟还是不能不说陈其美……

       的确,当年的陈其美称得上是孙中山的左右手,是袁世凯的死对头,是蒋介石的引路人,是秋瑾、徐锡麟的老战友。可见,陈其美在那个年代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为。

       陈其美(1878年—1916年),浙江省湖州人。1906年加入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他的崭露头角是在1908年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的活动。当时,徐锡麟、秋瑾被杀害后,上海的革命力量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此时,孙中山先生面临着种种危机:两广、云南的起义屡屡失败,同盟会内部意见分歧,上层发生严重分裂,光复会又重新自立门户……从1907年到1910年是同盟会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在这种困境下,陈其美在上海重整旗鼓,从空言渐进到实行,引起了远在海外流亡的孙中山的关注。1911年上海光复后,陈其美担任民国时期上海第一任沪军都督。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陈其美成为6名内阁之一。

       陈其美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炮。消息传来,上海的革命党人加紧筹划攻打江南制造局,以策应武昌首义,其主要领导人就是陈其美等人。11月3日下午4时,一支百余人的敢死队携带从商团公会借来的40支步枪、若干发子弹以及自制的土炸弹,前去攻打江南制造局了。陈其美是随队的督战。就在兵临制造局门前,万事俱备,只等陈其美一声号令之际,他却突然请大家暂停攻击,只身进入制造局劝降。

       陈其美不带一兵一卒,昂然挺胸走进了江南制造局。面对总办张士珩,陈其美慷慨陈词、软硬兼施,劝他投降,免遭流血之祸。可是,这个张士珩却宁死不降,反将陈其美五花大绑起来,还说要砍头示众。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制造局里一个名叫张杏村的士兵悄悄地对张士珩晓以利害,说张的子女都居住在上海,一旦杀了陈其美,张家后代的生命财产恐怕就难保安全了。张士珩觉得有道理,便放弃了立即砍杀陈其美的念头。原来,这个张杏村就是陈其美他们安排在制造局里充当内应的人,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陈其美被扣押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上海滩。市民们纷纷前来声援陈其美,连唱戏的伶人也纷纷提着刀枪棍棒赶来救援他。从这里也能看出陈其美在上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手枪赠送:长作纪念

       孙中山把自己的枪给了萧萱,权因陈其美遇刺事件,这一天发生在1916年的5月8日!

       陈其美这样一位数次起兵讨袁的传奇人物,自然使袁世凯对他耿耿于怀,决定除掉陈其美。其实,袁世凯原本投鼠忌器,想以重金收买陈其美,专门派人给他送去了70万元,条件是必须出洋游历,陈其美当场就严词拒绝了。袁世凯忿忿表示这笔70万元就作为买通刺客的经费吧。

       用什么计策来暗杀陈其美呢?1916年5月8日下午,天下着雨,陈其美在萨坡赛路14号的寓所里等待客人上门。对于当天要上门的客人,他非常重视,因为当时中华革命党经费极其缺乏,陈其美整天为筹款的事发愁。而恰恰这时同盟会的同志李海秋要开设一家“鸿丰煤矿公司”,因为要购买开矿设备,便以一块矿地作抵押,向外国洋行借款100万元。但是,抵押贷款必须有沪上知名人士作担保,李海秋请陈其美做中间人。许下的好处是贷款100万元,可给陈百分之三十的回扣。陈其美一口答应了,他们约定当天下午李海秋将与另一同志程国端一起上门给陈其美认可合同条文。

       一心想为党内补充经费,陈其美根本就没想到这是个刺杀自己的诱饵,更没想到李海秋和程国端已经叛变革命,堕落为袁世凯的鹰犬了。看到李海秋他们来了,陈其美迎上前去。而这时李海秋向杀手发出了行动的信号。两名杀手还没进入客厅就扣动了扳机,“砰!砰!砰!”好几发子弹一齐射向陈其美,他当即就倒在地上,最终命丧在两个叛徒的手里,年仅38岁……

       与此同时,革命党人丁景梁、吴忠信、萧萱、余建光、曹权实等人在隔壁听见枪声,全都奔过来探个究竟。但杀手看到有人过来就射击,一时间,室内一阵枪战,凶手边放枪,边外逃,而大门外早有接应的人也开枪掩护他们。

       萧萱在回忆中说道,他跑过来时,正好看见歹徒夺门而逃,看到萧萱,便朝他开枪。萧萱在忙乱中是跳窗而跑的,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赶紧回去报告孙中山。当时,萧萱和孙先生都住在环龙路4号,这里也是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从萨坡赛路到环龙路,不过相隔几条小马路。

       当孙中山听到陈其美被暗杀的噩耗后,他当即问萧萱陈的伤势如何?萧萱回答他说,由于子弹射进了颅脑,已经没救了。孙中山悲痛难忍,当即披上外衣,任凭机关的同志怎么劝阻,他执意要去探视陈其美。他对在场人表示,陈其美是为党献身的,我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就在这时,孙中山从衣袋里掏出小勃朗宁手枪,把它交给萧萱,让他见机行事、以备万一。

       孙中山见到陈其美时扶尸痛哭,悲伤至极,并亲自撰写祭文,誉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湖州碧浪湖畔至今还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墓碑以及“成仁取义”“气壮山河”等坊表。评价之高、痛惜之情都是前所未有的。

       那天,萧萱陪同孙中山回来后,将手枪还给他,但孙中山没有接,反而对他说道:给你吧,长作纪念。我们都不能忘记英士殉难党国的义举……

       陈其美死后的半个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还有一个题外话:陈其美的两个侄儿陈果夫和陈立夫后来也参加了革命,蒋介石为感恩师傅陈其美的栽培,特别善待他们,以至于两人成为民国的重要人物、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

       今天,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的这把孙中山用于防卫的手枪,揭开了它尘封的档案,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还看到了围绕着它背后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