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功与过

2020-07-20    作者:俞昌基

       张居正是明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财政上,他下令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使国库充盈。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名将镇守边关,平定叛乱。在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他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由此,梁启超评价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然而,张居正积劳成疾。58岁那年因为痔疮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不幸去世。随即,一场反攻倒算的大戏立马开演。一批政敌说张是死于服用戚继光送的春药,这是没有充分依据的攻击和造谣。对立派还揭露张当年回家省亲坐的是32人抬的大轿子,里面有卧室,有客厅。这固然有奢靡之嫌,但也可以解释是张居正办公和接待的需要。要不然他来回一个多月,要耽误多少国家大事呀。

       都说功高震主,张居正当国十年,大权独揽,皇帝当然很忌讳。就乘机下旨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等,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险遭开棺鞭尸,而家属或自杀或饿死或流放。但是抄家只抄出来10万多两银子,反倒是有很多张退回各种钱财礼物的记录。看来张居正倒还可以算是一位清官。

       张居正最大的“软肋”是他的三个儿子参加科考,竟然全部都中了进士。明朝乡试的录取比例大概是4%,会试的录取比例大概是10%。所以一个人中进士的概率大致是千分之四。三个儿子都考中进士,而且二儿子参加殿试中了榜眼,三儿子中了状元。这怎么可能呢?

       原来万历皇帝在宣布名次之前,同张居正说过:“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只看顾先生的子孙。”可见这功名是皇帝送的。但你张居正是帝师呀,皇帝还小,你有权利和责任好好劝诫!可是张不但不劝谏,还得意洋洋地对前来祝贺的众官员说:“真正能为我光耀门庭的是我四儿子。”言下之意,张家还要出一个状元。其实贪污钱财是一种腐败,收受功名也是一种腐败,而且影响更坏。它破坏了科举制度的严肃性,毁坏了朝廷的公信力。难怪《明史》中有指责:“自居正三子连登制科,流弊迄今。”

       清代的纪晓岚是这样评价的:“神宗初年,居正独持国柄,后毁誉不一,迄无定评。要其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这个说法貌似公正,却有点不大公允。

       当代有历史学家把张居正与王安石做一对照,我看很有见地。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而张居正的变法总的来说取得了成功。张居正的改革的真正重点在于考成法和监察机制的改革,即对官僚系统进行严格的督查和考核。因为大小官员在国家运行中居于核心地位,各种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的改革,都要通过他们去执行。而王安石变法主要是改革财政税务制度,没有对官僚体系进行整顿。所以王安石在中央层面获得了胜利,但他对地方官僚完全没有掌控能力,贪官污吏照样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安石虽然变法失败了,他本人却全身而退,没有遭到任何清算。张居正变法虽然成功了,却遭到了家破人亡的厄运。因为王安石在个人操守上没有什么瑕疵,而张居正却没能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