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6
作者:哈琼文
哈琼文,1925年生。民盟盟员。编审。第三、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中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代表。
政治宣传画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不算长,但有它的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前,无论在白区或是解放区,宣传画都曾以不同形式、不同手法参加战斗,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术工作者继承了这个传统,以宣传画为武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积极宣传革命真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很多美术工作者接过了革命前辈点燃的火炬,以极其旺盛的革命热情,像拿枪一样紧握手中的画笔,按照党的指引,夜以继日,不计报酬,不要补休,为完成任务而创作。在上海,曾出现过6小时创作出版了一幅宣传画,使它及时地在第二天清晨出现在街头和游行队伍中,令群众受到了鼓舞,在人民中间起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
宣传画是艺术,因此绝不能把鲜明、强烈和含蓄、抒情对立起来。其实无论是国外或是国内,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宣传画作品都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因素,许多优秀宣传画是用抒情、含蓄的手段表现了战斗的主题。宣传画首先要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去思考。因此,作者要给观众留下回味的余地,要一目了然而又令人深思。如果一览无余,那就必然索然乏味了。
我在为《毛主席万岁》开始动笔构思草图时,总是想把工农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在画中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先前画出的许多草图,都是工农兵及各族人民游行队伍的热闹场面。为了跳出这种大同小异的框框,我又画了几幅直接表现毛主席的画面,但是还未能表达出生活中的感受。再回头研究前面画的各种游行队伍的草图,选出其中一幅,在队伍中间加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可效果也不理想。如何突出妇女和孩子的形象,以及她们的欢呼声?我设想,画面里所有游行的人,手里都举着鲜花,鲜花遮住了举花的人,鲜花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在这花海中,重点刻画妇女、孩子的美丽形象。因为是出现在游行队伍中的母女,所以,毛主席像仍留在新的小稿中。这样的处理、提炼,似乎比以前的草图有了提高,因此就把草图放大进入正稿的绘制。画正稿前,还需要先画一些人物形象、人物动态及光影效果的速写,以得到准确的参考资料。我画了好多位模特儿,这使我在放大的素描稿中能较准确地刻画人物动态及手的造型等,但妇女的面部描绘并未受速写的局限去如实表现,而是在速写的基础上,加上我的想象而塑造出来的,并非某个具体人物的再现。
《毛主席万岁》出版以后,社会反响强烈,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前被认为在街上贴的宣传画,进入了家庭,为普通老百姓所喜爱,当年即不断再版,而且连续再版多年,总印数十分可观。作家冰心于1960年发表《用画来歌颂》的文章,以优美的文笔,将外国的一张画与《毛主席万岁》对比,认为前者暴露得深刻,后者歌颂得成功,使我深受鼓舞。当时,无论走到哪里,商店、工厂、部队、学校到处都能看到这幅画。当年中百一店大楼正门上方以几层楼高的空间,悬挂了一幅巨大的《毛主席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