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胜利的节日。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经流血的斗争,终于获得了这项权利。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以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欧美许多城市的工人开展规模巨大的示威运动。从此,各国工人每年都在这个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上海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迄今已100周年。
筹备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1920年春,有“五四运动总司令”之誉的陈独秀抵沪,入住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他主编的《新青年》也随迁于此。不久,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来到申城会见陈独秀,就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一事进行了商谈。在筹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同时,一些共产主义先驱积极深入到工人群众之中。
4月2日下午,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 ,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等出席。陈独秀在会上作了题为《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讲,其中指出:“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盼望做工的人,快快觉悟……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 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他的这番慷慨陈词,引得阵阵热烈掌声。《申报》在翌日进行报道时摘录了演讲内容 。
4月18日下午,在陈独秀等支持下,上海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中华工界志成会、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药业友谊联合会等七个工界团体代表召开联席会议,筹备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会议开始时,主持人中华工业协会代表黄介民说:“五月一日,为世界劳动纪念日。凡我工界同胞,当积极团结开一大会,以为全国表率,以应世界潮流。”大家表示赞同,希望以此“促进劳工神圣之观念”;根据陈独秀等的建议,确定活动名称为“世界劳动纪念大会”“由各工业会推出三人为筹备代表 ”。会议决定在5月1日这天,除了电灯、电车、自来水、电话、电报等公共事业,各业均须休息一日,并“通电全国”。陈独秀在会上作题为《劳工要旨》的演讲,提出:“注重各业分会之组织。并须急谋工人本身之利益。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积极从经济方面着手,再 图解决一切。”他还被推举为筹备“世界劳动纪念大会”顾问。
4月26日,上海七个工界团体再次召开筹备会议,确定5月1日下午在上海公共体育场(后称沪南体育场,旧址现为上海市黄浦学校)举行“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会后,印刷了大量传单进行散发,以动员工人群众踊跃参加。
4月29日,上海七个工界团体发表《工界宣言》,其中申明:“我们上海工人今年举行破天荒的五一运动,因为五月一日,是世界各国工人得着八点钟工制幸福的日子。我们纪念它的意思,第一是感谢各国工人的努力;第二是喊起中国工人的觉悟。”陈独秀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训卢永祥的秘书》,抨击皖系军阀的诋毁:“卢永祥是不识字的武人 ,他发出的电报当然是他的秘书做的……他虽然无知识,却不是瞎子,为什么硬说五月一日是俄国劳动纪念日呢?难道世界上一切的事,凡是于你们不便的,都可以随便加上俄国二字……又硬说是学生开的,试问学生并不是劳动者,如何去开劳动纪念会?若说学生利用劳动者,工界所发的传单、宣 言,你们看见没有”。这在工人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
工人群众不顾当局禁令,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北洋政府获悉申城将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感到非常惊恐,立即密令上海军阀当局“严为禁止”。淞沪护军使署和淞沪警察厅于4月底分别发出布告,严禁工人群众开展此项活动;而且,上海公共体育场一带还被划为戒严区域,无论昼夜均不准市民通行 。
5月1日清晨,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就强占位于南市方斜路、大吉路处的上海公共体育场。上海公共体育场落成于1917年3月,是中国人在沪自建的第一座体育场,内有办公楼、健身房、足球场、网球场、室内篮球场、排球场和300米煤屑跑道圈,为市民举行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工人群众不顾上海军阀当局的禁令,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至下午一时,上海公共体育场附近已聚集5000多人。
由于上海公共体育场被武力封锁,并屡遭竭力阻扰,组织者不得不几次更改会场,最终移到老靶子路(今武进路)靶子场后的一片荒地。
下午三时,大会正式开始,在场数百人热情高涨,挥舞红旗,高声歌唱;一辆小推车被用作讲台,工人代表首先慷慨演讲,学生和商界代表也相继发言。大会通过了决议:一、要求每日八小时工作制;二、组织真正的工会;三、各业工人要联合起来。然后,大会在“劳动万岁”的口号声中结束。
当晚,上海七个工界团体发表《上海工会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底通告》。《上海工会宣言》说:“我们上海各业大部分工人,同时休业,举行第一次世界劳动纪念大会,竟被蔑视人民集会自由权的军警,以强行的武力一日之中两次阻止……多谢今天军警的强横行动,竟能使中国人由惊讶而怀疑,由怀疑而认识,由认识而决心,由决心而奋斗。从今天起,我们中国工人觉悟的团结的精神,已经足以使压制我们的人胆战心惊。这一个事实,一定能够使全世界的朋友认识。”《答俄国劳农政府底通告》则体现中国工人阶级已认识到劳工运动的国际性,其中表示:“我们要努力创造新的美丽的永久平和的人类世界,决定和你们同力合作负担这个责任。”
《新青年》推出“劳动节纪念号”
5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推出“劳动节纪念号”,共400页(为原来篇幅的两倍多),登出孙中山“天下为公”和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刊载《南京劳动状况》《唐山劳动状况》《山西劳动状况》《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长沙劳动状况》《芜湖劳动状况》《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北京劳动状况》《上海劳动状况》《香港罢工记略》,以及《美国劳动运动及组织》《日本近代劳动组织及运动》《英国劳动组织及其最近的趋势 》《英国劳动党的新势力》《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等28篇稿件,构成一个很有分量的专题系列。尤其值得一提,在该“劳动节纪念号”中,陈独秀发表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直陈时弊;李大钊发表的《“五一”运动史》,详细介绍了劳动节来历和意义 。同日,李汉俊主持编务的《星期评论》也推出“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一些有见地的文章。它们有力策应了当天申城的“世界劳动纪念大会”,被人们争相传阅。
在上海有组织、大规模地隆重举行集会纪念“五一”之际,北京、广州、九江、唐山等地也开展了相关活动。这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节纪念活动,成为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开端,也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新的觉醒。
图片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沪南体育场大门
《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
《星期评论》“劳动日纪念”专号
蔡元培手书“劳工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