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女飞行员

2017-02-23    作者:建东

大上海不缺少名伶,但像李霞卿这样,生命中的每个重要历程,都伴随着别人的惊叹、讹传和猜疑的,仅此一人。不止如此,拂去笼罩在李霞卿身上的尘世浮华与宏大叙事,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位在婚姻中寻觅独立的妻子,在分离中寻觅骨肉的母亲,在旧时代寻觅权利的女人。从出生到转型,再到死亡,李霞卿的一部分传奇变成了谜语,另一部分传奇则变成了传说。
李霞卿的父亲李应生,早期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高级翻译,李霞卿于1912年在广东出生,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生活。
1926年2月,李霞卿的父亲李应生和电影先驱黎民伟合作,在上海成立了电影公司上海民新公司。
李霞卿14岁初登银幕便引起轰动。上海民新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名为《玉洁冰清》,电影主演之一、黎民伟的夫人想到了李应生的女儿李霞卿。当时,在中学读书的李霞卿,只有14岁,活泼可爱,年龄、性格均与角色吻合。结果,从未拍过电影、“满脸稚气、一条辫子”的李霞卿,以不怯场的本色表演,赢得了导演卜万苍和编剧欧阳予倩的肯定 。她也给自己起了艺名:李旦旦。《玉洁冰清》上映后一炮打响,从此她一发不可收,又主演了《海角诗人》、《西厢记》、《木兰从军》等影片,均有不俗表现,成为上世纪20年代上海最红的影星之一。在1928年中秋的“圆月繁星”群众评选活动中,李霞卿与胡蝶、阮玲玉等明星一起被评为“星级七姐妹”。当时,她年仅16岁。
让人惊诧的是,1928年,演艺生涯风头正劲时,李霞卿突然告别影坛,去了英国留学。此时距她开始演艺生涯,仅仅过了两年。
1933年,李霞卿在瑞士日内瓦的康塔纳飞行学校开始了飞行课程的学习。两年后,她转到了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波音航空学校深造,并取得了飞
行执照。1935年底,李霞卿回国。次年,她获得了飞行许可,并在上海举行了飞行表演。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李霞卿想作为一个战斗机飞行员为中国参战,但没有被批准。她就在上海建立了救护受伤中国士兵的医院、难民营和学校。为此,她受到了日军通缉。在一次电台采访中,她讲述了当时的险情 :“日本人悬赏我的脑袋,我听到这个消息,就在日本人占领上海几天后逃离了。”
1938年,李霞卿开始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巡回飞行和演讲,还多次主持募捐集会为中国抗战筹款。她被外国记者誉为“飞行使者”。此后,她还驾机飞往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中国抗战募捐。
但李霞卿并没有彻底放弃电影,1939年,在美国飞行的时候,她在一部名为《争议通道》的好莱坞电影中露脸了。在里面,她扮演了一个中国女飞行员。她把表演报酬捐给了中国救济基金。
1958年,香港启德机场新跑道启用时,46岁的李霞卿出席启用典礼,还亲自驾机做了示范表演。
李霞卿总共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二次,她嫁给了一位姓徐的医生。第三次,她与一位姓李的男人结婚并伴随她到了生命的终点。1988年,其因病在美国去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