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封号
2013-06-08
作者:钱国宏
孔子“集群圣之大成,筹百王而未有”,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身前“道冠百王,功高万世”,身后是“立道缓和,比尧舜而功为益远;圣神美大,配天地而德更难名”,历朝历代,对孔子多有“封号”。正是由于“封号”众多,孔子才在当下偶有“穿越”。
在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经常有将孔子的封号乱称一气的现象,一朝之内,忽而“宣父”,忽而“太师”,忽而“文宣王”,其“飞越”之快,令人如入雾里,不知所云;其“穿越”之甚,令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据记载,授予孔子的“封号”制度始于汉代,止于1935年,其间共有十余个不同的“封号”。笔者多方查阅,权列如下,以正视听。
汉平帝元始元年:“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封号,“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孔子的后裔因此也被封为“褒成侯”。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褒成侯”(“褒成”是国名,“侯”是爵位。当时,“褒成侯”的“待遇”是赐食邑八百户)。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邹国公”。
隋文帝开皇元年:“先师尼父”、“宣尼”。
唐太宗贞观二年:“先圣”。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宣父”。
唐高宗乾封元年:“太师”。
武则天天授元年:“隆道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文宣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至圣文宣师”(“至圣”古代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后专指孔子)。
西夏仁宗三年:“文宣帝”(西夏王国给予孔子以皇帝的名分,与西夏皇帝相同规格的庙、殿、庭院。这一封号是孔子历朝封号中,级别最高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封号:“玄圣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九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935年封号:“大成至圣先师”。
在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经常有将孔子的封号乱称一气的现象,一朝之内,忽而“宣父”,忽而“太师”,忽而“文宣王”,其“飞越”之快,令人如入雾里,不知所云;其“穿越”之甚,令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据记载,授予孔子的“封号”制度始于汉代,止于1935年,其间共有十余个不同的“封号”。笔者多方查阅,权列如下,以正视听。
汉平帝元始元年:“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封号,“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孔子的后裔因此也被封为“褒成侯”。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褒成侯”(“褒成”是国名,“侯”是爵位。当时,“褒成侯”的“待遇”是赐食邑八百户)。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邹国公”。
隋文帝开皇元年:“先师尼父”、“宣尼”。
唐太宗贞观二年:“先圣”。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宣父”。
唐高宗乾封元年:“太师”。
武则天天授元年:“隆道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文宣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至圣文宣师”(“至圣”古代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后专指孔子)。
西夏仁宗三年:“文宣帝”(西夏王国给予孔子以皇帝的名分,与西夏皇帝相同规格的庙、殿、庭院。这一封号是孔子历朝封号中,级别最高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封号:“玄圣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九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935年封号:“大成至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