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的现代变形与创新
——浅析徐仲偶的墨梅艺术
2025-11-13
作者:储有明

梅花渐瘦百花新(中国画) 徐仲偶
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以版画创作驰骋海内外,11月9日至25日,浦东美术馆有他的艺术作品展。在艺术大师潘天寿书画艺术的影响下,徐仲偶跨界创新,精硏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精神,尤重梅花题材水墨画的技法革新与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梅“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屡见不鲜的创作题材,自南宋以来,代不乏人,绵延几近千年,已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墨梅技法规范和话语表达系统。艺术大师潘天寿是海派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入室弟子,他在继承乃师风范,以金石篆籀笔意入画的笔墨精粹和写意精神等方面,实现了新的开拓。作品以“强其骨”“一味霸悍”在中国现代画坛上独领风骚。
徐仲偶全面继承了艺术大师潘天寿笔墨技艺的精萃,通过对传统墨梅绘画技法和话语系统的扬弃,以独创的笔墨技法和构图布白,在新的艺术维度上,对传统墨梅的固有技法实现跨越式的突破;通过颠覆传统的创意表达,摒除现存的固有模式,建构全新的表达形式;以“强其骨“的笔墨精神和富有装饰感的造型语言,进一步强化了墨梅的骨气风神和高标清韵。
徐仲偶笔下的墨梅,用笔遒劲,笔法苍古,浓墨勾皴,焦墨破醍,画面沉重,对比强烈。当素练铺展之际,他执笔凝神,气运丹田,落笔纷披,墨梅竞妍,拙重处如屈铁盘石。画面上老干虬枝,纵横穿插,枝条虬结,纹理迂绕,疏影横斜,蜿蜒于整幅画面之上,谱写出深沉而辉煌的艺术乐章。
在构图与布局上,他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平面构成技法,借助线条与块面新的排列与组合,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蒙德里安几何形冷抽象的装饰感,疏密有致,冷艳逼人,具有豪迈奇崛的艺术品格。
73岁的徐仲偶通过多年积累的写生体验和流动的生活经验,交融古今、融合中西、戞戞独造的艺术语言,以及“不似之似“的变形,以充满节奏感和艺术张力的视觉结构,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创作激情与内心律动。他笔下的墨梅承载着现代艺术的表现性内涵,映射出画家超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画家对造型艺术与时代语汇孜孜不倦的深入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