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程式与镜头成为“共生体”
——看8K全景声京剧电影《锁麟囊》
2025-09-18    作者:戴 平

  我曾多次看过张火丁等名家主演的京剧舞台剧《锁麟囊》,但日前欣赏了由滕俊杰导演、张火丁主演的8K超高清、超色域度的最新京剧电影《锁麟囊》,获得了一次更精致、更美妙的艺术享受。

  张火丁主演的京剧电影《锁麟囊》,既是一次对程派经典的虔诚致敬,更是一场传统戏曲与现代光影的交流对话。这部凝聚着京剧艺术精髓与电影叙事智慧的作品,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以8K超高清镜头为笔,以程腔韵致为墨,在两个多小时的光影流转中,既守护了程式之美的戏曲灵魂,又开辟了电影的新境界,让《锁麟囊》这颗弘扬中华民族扶困济贫、感恩报德精神的百年“珠玉”,绽放出更迷人的光芒。

  戏曲电影的核心命题,是如何使戏曲的“程式化”与电影的“写实性”实现平衡。张火丁版《锁麟囊》给出的答案,是让程式与镜头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共生体”——镜头不刻意消解程式的虚拟性,反而用光影放大了程式的表现力,产生了两种艺术形式之美的叠加效应。

  这种“共生体”关系,在“春秋亭”一折中,达到了极致。

  “春秋亭避雨”是一折重头戏。舞台艺术比较写意,主要靠演员的演唱。在电影中,导演却用了全景镜头展现雨幕中的双亭,薛湘灵的华丽大轿与赵守贞的破旧小轿在春秋亭中并立,在全景镜头下,两家的贫富悬殊一目了然;从亭内摆设摇向亭外的滂沱大雨,雨滴砸在青瓦上的特写与风声的音效交织,这一连串的镜头,为两户不同人家的送亲,提供了一种对比悬殊的环境氛围。镜头从全景缓缓推至面部特写,观众能清晰看到赵守贞伤心的泪水在眼眶中凝聚、滚落的全过程。薛湘灵虽娇气任性,但心地善良,想帮助邻轿女子一把;她坐在轿中,身边只有母亲送的一个装满珠宝金玉的红色吉祥布袋——“锁麟囊”,便慷慨地送给了对方。特写镜头放大了她轻抚锁麟囊时的指尖动作,让观众看清绣囊上“麒麟送子”的纹样在指尖流转,而此时程派唱段中“这都是神话凭空造,自把珠玉夸富豪”的婉转拖腔,与镜头语言形成互文,角色的内心感情通过银幕特写直抵观众心底。

  影片运用8K超高清技术捕捉演员细微表情,结合AI创制数字环境,实现虚实场景的无缝衔接,电影对空间的重构,也为戏曲赋予了更广阔的天地。在舞台上,“登州大水”的场景,多靠演员翻滚、逃难动作示意;而在电影中,薛湘灵衣衫褴褛地在废墟中艰难行走,与此前锦衣玉食、走路都要丫环搀扶,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视觉化的对比,比舞台上的象征性处理更具冲击力。导演还用倾斜构图展现房屋被淹没坍塌,用快速剪辑切换洪水中漂浮的家具与呼救的人群及受灾的百姓在大水中纷纷逃散等场景。当薛湘灵被卷落水时,张火丁并未用写实的挣扎动作,而是以“卧鱼”身段配合水袖的波浪式摆动,镜头从俯视角度拍摄,她的白色水袖在蓝绿色的水波背景中舒展,宛如一朵在洪流中顽强绽放的白莲——这种虚实结合的处理,既用电影语言展现了灾难的残酷,又以戏曲程式守住了“形神兼备”的美学底线。

  让程式与镜头成为“共生体”,更体现在对水袖功的镜头处理上。程派的水袖以“圆、曲、收、放”见长,张火丁的水袖功夫更是被誉为“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在“朱楼找球”一折中,薛湘灵发现锁麟囊时的震惊与激动,被她化作一连串水袖动作:先是双袖骤然翻飞如惊鸿振翅,镜头用慢动作捕捉水袖在空中划出的弧线,仿佛将时间拉长,让观众感受她内心的震颤;随后单袖轻扬,指尖点向锁麟囊的囊身,特写镜头聚焦于水袖末梢与囊角的触碰,那一瞬间的凝滞,比任何台词都更能传递“物是人非”的感慨。当摄影机以360度环绕拍摄完整呈现“卧鱼”身段时,程派艺术的精妙功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礼赞。

  电影还多次使用镜头闪回、叠加的手法,强化了舞台演唱的感染力。当落魄为奴的薛湘灵感叹如今的被人使唤,看着眼前睡着的小主人,竟幻化出自己儿子的影子,两种时空在蒙太奇中碰撞出命运的无常。电影镜头的这种闪回,充分发挥了电影时空自由转移的特长,让薛湘灵的心情得到更强烈的外化。在影片中,这样的手法用得很少,点到为止,但令人印象深刻。可见滕俊杰导演的戏曲素养和电影造诣都很精深。

  京剧电影《锁麟囊》的艺术实践证明:传统戏曲与电影媒介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两种美学体系的深度对话和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