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演出的“花式档

2025-08-21    作者:秦来来

  苏州评弹,有评话(也称大书)和弹词(也称小书)两种演出的样式。

  评话演出大多数是单档,就是一个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帝王将相,王朝兴衰,都在醒目拍案中,娓娓道来;校场比武,沙场较量,刀枪剑戟,俱在一把折扇舞弄中,令人难忘。然而在逢年过节、重大节庆之际,常有评话演员拼双档演出,甚至还有三个档。其中不仅有父子档、夫妻档、叔侄档、昆仲档,也有师兄弟,或并无直接联系的两位演员共同演讲。

  相比单档、双档演出,三个演员拼档同台演出的“三个档”更为少见。

  讲到评话,张鸿声是名头响得不得了的名家,一部《英烈》享誉苏浙沪书坛。张鸿声的演出, 不但故事讲得好,还善于放噱。陈云同志就鼓励张鸿声“尽量发挥,把噱头放足”。他强调评弹应该“严肃与活泼结合”,反对将书场变为“训练班”,为张鸿声的幽默表达正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评弹团举办“春节团拜”。当时的上海评弹团名家复出,大牌林立,单讲评话演员,就有张鸿声、唐耿良、吴子安、姚声江、吴君玉、张效声等。但是,张鸿声、张效声叔侄以及朱庆涛合说的《五戆行酒令》,仍旧令人刮目相看。

  那天,现场观众对张鸿声久别重逢,本来就充满了期待,因此他的一招一式都会带来强烈的效果。

  评话名家唐耿良和上海电台著名的沪语播音员万仰祖联合报幕,他们也要插噱头,报幕时说:接下去让三只“戆大”(这是引用书中三位角色的说法)说书。谁知张鸿声反应极快,他和张效声、朱庆涛上台后立即说,“伲三只戆大,加上刚刚报幕的两只戆大,正好五只”。因为这段书的名称就叫《五戆行酒令》,观众纷纷为张鸿声的急口令、机智敏捷的反应而倾倒,忍不住捧腹大笑。

  三个人坐定,张鸿声又是妙语连出,指指自己,“我今年77岁”,略一停顿,马上讲,“不过看是看勿出,比较嫩相”。观众一阵笑声。他又指指右手边的张效声,“格位是我的侄子,勿是乱臣贼子的贼子,是阿侄伲子”;最后讲到朱庆涛,“格个是我的徒子”,用手拍拍朱庆涛的背,“勿是驼背,是徒弟伲子”。开场又是一阵笑声、喝彩声。

  节日会书,就是图个开心;观众对花式搭配,对接连勿断的噱头,好像更加欢迎。

  长篇评话《林海雪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评话分回《真假胡彪》是其中的一折。原著小说当中并没有“真假胡彪”这一情节,是由评话改编者增补修饰而成。陈云同志还给予了精心的指导。这个折子主要讲述了解放军小分队生擒奶头山土匪胡彪以后,侦察排长杨子荣假扮胡彪,潜入威虎山。老土匪座山雕“七试杨子荣”,都被杨子荣一一化解。加上杨子荣不仅给座山雕带去了日思夜想终未能得的“联络图”,还有许大马棒的千里宝马,终于获得信任,被委任为威虎山“老九”。之后,真胡彪在被解放军押送途中逃走,来到威虎山投奔座山雕,真胡彪的突然出现,使“假胡彪”杨子荣面临严峻的考验。杨子荣凭借其机智沉稳,几次化险为夷,利用胡彪不敢讲出自己被俘之事,反而使得真胡彪百口莫辩;最终在由他们先后饲养的马匹辨认真假主人时,杨子荣机智地将马引到自己身边,使座山雕信以为真,处决了真胡彪。

  《真假胡彪》由评话名家张鸿声、张效声爷叔阿侄两个,和另外一位评话名家唐耿良一同演讲。因为有三个人演出,就有了代入感,书情以杨子荣、座山雕、胡彪三人为主,分别由张效声演杨子荣、张鸿声演座山雕、唐耿良演胡彪,最后出场的那匹宝马,就由张鸿声客串了,其中穿插的骏马嘶叫声,声震屋瓦。据说当年张鸿声刚刚出道,曾经因为一声振聋发聩的马叫声,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这是题外话。张鸿声演讲的现代题材的书并不多见,再加上唐耿良、张效声三个人的搭档,更加是“强强联手”,这一段《真假胡彪》无疑是一部难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