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港湾,还是牢笼?

——观电视剧《沙尘暴》

2025-05-08    作者:孔 曦

  因为服刑犯人丁宝元7年来坚持不懈的申诉,省厅派员到西北小城重新调查8年前的锅炉焚尸案,由此揭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隐秘,揭示一个又一个角色的悲剧。寡妇程春没念过书,摆摊卖麻辣烫为生,也做点皮肉生意。高中生刘大福的出现,被她当作唯一的希望。她奉献身体和毕生积蓄,期冀这个男孩将来带她去大城市生活,哪怕是以保姆的身份,这种痴心和执念招来了杀身之祸。有人把她跟《雷雨》中的繁漪类比,她和繁漪都把逃离当下困境的希望寄托在小情人身上,这一点,确实一样。

  锅炉工刘三成早年丧妻,他独自养大的一子一女(刘大福、刘盈盈)都考上了本科。出于经济压力,他改了女儿的高考志愿,让她读医专。刘盈盈牢记母亲的临终嘱托——照顾好弟弟。从此,只比弟弟大两岁的她承担起了妈妈的责任。日常的吃穿、危机时刻的庇护,刘大福永远都被摆在第一位。父亲的溺爱、姐姐的保护,是刘大福自私冷血、从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主要成因。

  品学兼优的刘盈盈原本有着光明的未来,即使她只能读医专,凭借努力,她仍然可以留在省城工作,嫁个好夫婿。快乐无忧的青春时光因弟弟的犯罪戛然而止,她从此成为一个人质。刘三成朝她磕头,哭求:“……爸求你了,这事要是传出去,爸会被判刑,你弟会被枪毙,咱们刘家就绝后了……为了你弟弟,为了咱们家,你就嫁给王良吧。”

  几年后,为了治好女儿的白血病,刘盈盈决定接受王良。适逢警察来查旧案,刘三成又要求她做掉王良这个“义子”,还忽悠她“就算抓到了,也判不了死刑,因为你怀孕了”。对女儿的抱怨和责问,刘三成反问:“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家人你计较这些干啥嘛。你看看,你弟现在有那么大好的前程,你现在要让他毁了吗?”

  刘家不能绝后,儿子的大好前程必须保住,是刘三成的信念。刘氏父子用“家”这个大词道德绑架刘盈盈,逼迫她付出一切代价。改名刘大志的刘大福要求姐姐除掉王良,话术和其父如出一辙——“万一要是被发现了,你是女人,女儿给爸报仇,不会判太重吧”。

  或许是为了减轻刘盈盈弑父的严重性,编剧在最后一集披露她是刘三成抱养的。我以为,这一点并不能洗白刘氏父子包括早逝的刘妻对刘盈盈的轻视和压榨。即便她是亲生的,她的命运也不会有所改变。她注定一辈子都要为刘大志的前程和刘三成的脸面活着。刘盈盈当然是极端的个例,现实生活中,樊胜美之类的扶弟魔,并不鲜见。

  7岁就失去双亲和祖母的王良,对家的温暖有着超乎常人的渴望。因为目击刘大福背尸走向锅炉房,爱慕刘盈盈多年的王良得到了绝佳的勒索机会。机敏的他,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如愿以偿。他不曾料到,强扭的瓜是那么苦,“好好过日子”成为奢望。他从自己母亲“琴”的悲剧中汲取教训,决定放手。可悲的是,他的善意又被刘三成扼杀。王良真诚地把刘三成当作再生父亲,也把炽烈的父爱给予了女儿多多。在刘三成起意灭口之前,他依然期许着刘盈盈能看到他的存在,有朝一日,能和刘盈盈成为恩爱夫妻。

  家,是屋顶下面养着一头猪。能养猪的屋子是安定的居所,住着较为富足的主人。家,本该是安全的港湾,是躲避风雨的归宿。因为几千年来父权和夫权对女性的榨取,太多的女人被当作生儿育女的工具、服侍男人的第二性别,被囚禁在以家为名的监牢里。不仅如此,危急时刻,女人还可以充当赎买安宁的筹码。从本质上来说,古代和亲的公主和《沙尘暴》里的刘盈盈,都是以身事敌的肉票。那些远嫁的公主,有的开创了两国的和睦关系,比如解忧公主、文成公主;有的成了两国交恶的祭品。即便是死后,女人也可以为男人担起丧家亡国的骂名,比如妲己、褒姒、杨玉环之类“红颜祸水”。

  值得称许的是,悬疑剧《沙尘暴》并未止步于破案,而是通过一个个角色的悲剧,令观众生发深层次的思考,立意不俗。

  愿每一个有家的人,都能经营好家庭。即使做不到温馨如港湾,至少不要让它成为禁锢心灵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