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明星、老导演的纪念会、研讨会不少,而为一位老编剧开的少之又少,所以很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
艾明之老师比我大17岁,由于他在40岁之前就创作了《伟大的起点》《护士日记》《幸福》《黄浦江的故事》《春催桃李》《青山恋》等电影剧本,还有《钢铁的力量》《幸福》《侧影》等话剧剧本,以及《浮沉》《火种》等多部长篇小说,对于从小也爱好文艺的我来说,确确实实是看着他的作品和唱着《护士日记》中的插曲《小燕子》长大的。他的作品曾从精神上哺育了我,他一直是我青少年时代可望而不可及的大编剧、大作家。
我毕业分配到上影工作后,才对他有了更多了解:不但是位高产的编剧和作家,而且获得过不少荣誉——《伟大的起点》于1954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电影文学剧本奖,长篇小说《火种》曾得到过茅盾先生的赞扬和推荐,并亲自为其写了长篇评论。“文革”后,作为一位著名编剧,又创作了《小金鱼》《海上生明月》《少爷的磨难》《灯火万家》等影视剧本。
他在中年的时候对我说:“希望你以后不要叫我老师,我们是‘同事’,你就叫我老艾吧,这样大家都舒服些!”在老年的时候,也不让我叫他艾老,他最喜欢叫他老艾。
当时的上影,名家大家云集,而就编剧这一行当来说,能被公认列入这一行列的只有“一支半笔”,老艾就是其中的“一支笔”,另一业务能力也很强的编剧却只能算“半支笔”。从现在的称谓来说,老艾该是那时上影的“首席编剧”。
老艾晚年,更喜欢跟我们这些小一辈的知心人在一起。80 岁的时候,他还跟我、斯民三一起创作反映改革开放的30 集电视剧《灯火万家》的剧本,这是我们三人合作的唯一一个剧本,了却了长期以来的一个心愿。我写前面10集,斯民三写当中10集,他写最后10集,编剧署名时,老艾也坚持要按照这个顺序来。
每每我去看望他时,他总提醒以后不要再带礼品,只要多去陪他说说话就可以了。他每年春节收到组织给老同志的慰问金后,总要找我们打打牌,他的牌艺比任何人都差,一直输。他开着玩笑说来给我们发“压岁钱”了!他对年轻人很宽容,跟我们在一起时,从未倚老卖老,更不装腔作势,往往说得最多的是他年轻时干过的傻事,然而恰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真性情。
我最后一次去看望他时,他已得了癌症,我也因心梗两次住进重症监护室,装了四个支架。我们却仍然又说又笑,无半点伤感。我送他为上影老人们写的书时,他突然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写我?”我说了实话:“一直想为你写点什么,却又怕不吉利。不写吧,又怕我走在你的前面……”他想了想说:“那就等到你认为该写的时候再写吧,反正我会看得到的。”我一时反应不过来,离开他家待我反应过来后,不觉悲从心起……
我问老艾女儿黄小蓓:“你对爸爸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她毫不犹豫、非常骄傲地回答:“我爸爸一生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普通人书写。”我也深以为然。老艾用手中的一支笔,点燃了他周围人心中的温暖。他不愧为老上影的“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