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纸映华林

2025-01-02    作者:鱼 丽

  “镂像于木,印之素纸。”(鲁迅语)召稼楼出品的谈笺,颇受书画家们喜爱。作为笺纸爱好者,我购有仿薛涛笺、梅花笺、黄宾虹笺、刘旦宅红楼人物笺,还有朋友赠送的关东笺谱、光朗堂笺谱。江南蘋女儿曾送我民国年间的北平笺谱,我一直舍不得用。关于谈笺的种种,却是从谈氏后人谈桃林这里得知。

  谈先生向我展示了他研制的谈笺,形式各异,纸质密实,或有很深的印花,或有彩印小簇花卉。或古朴典雅,或现代简约,以对应时节变换和各种需求。谈桃林还请文化名家在谈笺上题签,有莫言题“醉桃源”,有郑重、赵丽宏等名人写的诗句。

  谈笺,明代纸名为谭笺,又称松江谭笺,产于江苏省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区)。谈笺的创制人谈仲和生活在明崇祯年间,系浦东鹤坡里(今浦江镇召稼楼一带)人氏,为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的后代。《松江府志》中,明代书画家张应文交代了谈笺的来历:“吾乡谈仲和笺,捣染有秘法。盖其祖彝斋公伦得之内府,其孙梧亭授之仲和者也。”

  谈笺在古时云间有各种用途。花朝时节,月色清辉,笙箫细吹,人们观赏套头狮子团团滚、五仙观外踏歌声之余,还能欣赏到精雕细刻的花神灯。这些灯以极细的竹篾为骨,糊以谈笺制成。上镂人物、花卉、珍禽异兽,细若茧丝,比五彩的吴绫还胜一筹,成为申城花朝月夜的一道风景。

  董其昌最喜爱的书画用纸是谈笺。浓墨落纸,须臾间又变得淡雅。谈笺不是粉笺,不止一层,而是有数层纸,经强力砑光而成。谈家数代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也让谈笺日益有影响力。

  真正的谈笺在时代的光阴中失传了。后来,纸店中出售的谈笺是用其他纸涂刷五色膏粉仿制而成。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谈笺的重生,托庇于耐得住寂寞的守候者。作为谈氏后人,谈桃林先生说:“多年来,我的梦想就是将江南文化、上海文化通过谈笺体现出来。”他用简明清通的手法,将谈笺故里上海召稼楼的一花一草植入谈笺,在尺幅之间体现人与自然的融洽。谈笺承载的文化内涵,也赓续着江南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