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
这些年海上文坛流行文人作画,金宇澄的《繁花》配了他的钢笔速写画,沈嘉禄的《亲爱的味道》配了他精美的静物小品画,傅星的《培训班》以及将要出版的《毕业季》都配了他的人物风景油画,徐策的《文学朝圣者》配了他自创的lPAD指尖画。书中插画点睛增趣相得益彰。
徐策前几年写了《上海霓虹》《魔都》《春水》三部曲,以苏州河畔河滨大楼为背景,反映百年上海沧桑变迁和世相民俗。也许这些年他感觉意犹未尽,还想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许望着空落落的河流,已逾花甲之年的他有着挥不去的都市乡愁,于是独辟蹊径,用钢笔浅彩画了近百幅苏州河的来往船只,以及船上的人与事。近日,他精选56幅组成“百年苏州河上的船——作家徐策创意特展”。
如果一幅幅看过来,不难发现,船是画中的主体,不,确切地说是徐策表达的载体。从创意特展总体看,船上或船边船民生活的场景画占五分之四多,剩下的也或隐或现留下船民的身影,这就是作家徐策作画的高明之处。他的初衷不是临摹静态的物,而是重现生活在苏州河中船民生活的瞬间。每幅画的画面内容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有故事的,透过画面,我们仿佛听到潮水声木橹声螺旋桨声,看到炊烟袅袅孩儿嘻闹。
灵感来了,就调动起他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儿时耳闻目染的苏州河上船来船往的往事成了他一幅幅画创作的来源。由船展开,有小舢板有铁壳船,有重物压舱有卸货轻舟,岸边有外白渡桥、乍浦路桥等各式河桥,还有邮电大厦、河滨大楼等各种建筑,画面既有与风浪拼搏,又有船只抛锚小憩。惟妙惟肖的场景展现,还原了那时船民的劳作生息。有一幅画中船只停泊河边,背景是一幢幢人们熟悉的老建筑,船头船尾晾满了洗净的衣服,隐隐约约还有洗物做饭的影子(见图一)。还有一幅是两艘小船起锚上路,几位船民奋力用篙抵岸,把船引到河中(见图二)。另一幅画得更妙,船民在船头纳凉张望,岸边的人也倚墙看河景,船民和岸边人都成为各自的风景,画者把两者放一起,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把这一幅幅画连在一起,就有种苏州河“清明上河图”的味道。现在苏州河变得干净了,但也有点冷清了,走过路过苏州河,总感觉有点遗憾。谢谢徐策的苏州河组画,它们对于年老者是种怀旧,对年幼者是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