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古今同

——电影《只此青绿》观后感

2024-10-10    作者:程 聪

101036.jpg

  国庆长假,我去看了电影《只此青绿》,感到十分惊艳,没想到舞剧改拍的电影都能这么好看。我们一直说唐风宋韵,宋朝留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遗产呢?我想,最宝贵的就是审美。宋徽宗时期的长卷画作留下来的有两幅,一幅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市井风俗画卷,另外一幅是《千里江山图》,设色风景画卷。本来后一幅的名气远不如前一幅,但是这些年也越来越为人所知了,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文创产品中。《只此青绿》 就是讲天才少年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王希孟供职于宋徽宗的宣和画院,既然是为皇家服务,就不惜工本,用了当时最珍贵的矿物颜料,所以至今千年不褪色。可是他只有18岁,把这样贵重的颜料给这么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来作画,可见宋徽宗非常看重他的才华,不拘一格降人才。今天的舞剧编剧和电影导演,也让他来到舞台和银幕,成为主角。影片为我们展现了王希孟人生的三种境界——眼中景、心中意、卷中画。希孟饱览了大好山河,看到了眼中景,又酝酿出了心中意,最后才成就了这幅千古流传的卷中画……

  故事的讲述人,也就是2017年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的策展人,他说道:《千里江山图》上有二十几枚印章,全都来自后世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却没有一枚属于王希孟,唯一能确定他身份的,是来自画后一段蔡京的题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电影有个题为“问篆”的篇章,由一群精壮的男演员,以雄浑的舞蹈来表现,在他们的“刀削斧劈”下,篆刻着“希孟”二字的印章,轰然现世。这段男子群舞的刚健有力,和后面青绿仕女的柔美绰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重要的是,希孟也有了象征自己身份的印章!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现代人的舞蹈,那么宋朝人的舞蹈是什么样的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把宋朝人歌舞的美,写到了极致。原诗中的歌和舞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在电影中的舞和画,是时空交错的。青绿仕女们的舞蹈,是希孟笔下的青绿山水幻化而成。但是在希孟的梦境中,似乎又与她们有了灵感的碰撞。

  舞剧和电影,都以“只此青绿”为名,我们怎么来看这个名字的内在涵义呢?

  首先,肯定是指青山绿水,这是画的主题,也是舞蹈模拟的主题。

  其次,“只此”表示唯一,也指共同。绘画和舞蹈本来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在影片中用什么将它们联结呢?是色彩! 青绿的色彩让绘画和舞蹈合为一体。影片还为我们展示和还原了绘画从构思到准备到创作的各个步骤。篆刻、织绢、磨石、制笔、淬墨——众人的辛苦,只为了最后以青绿呈现。“千般准备,只此青绿。”

  最后,王希孟只留下这一幅画,是他生命中的唯一,像短暂的流星转瞬即逝。“只此”,既是遗憾,又是惊叹。青和绿是两种非常有生命力的颜色,不仅指代山水,还代表了王希孟年轻的生命。只要有生命力,就有无限种可能,可希孟的命运却被压缩为“只此”二字。

  影片中,当希孟一次又一次迈着沉重的步伐,在鹅毛大雪中始终叩不开徽宗金銮殿的大门,可是当他回头一望,青山依旧在,绿水几曾逢。他曾经用他的丹青妙笔绘就了山水,而如今,他也成了这风景的一部分,浑然天成。希孟见青山多“舞”媚,料青山见希孟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