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印好手叶剑尉

2024-03-21    作者:丹长江

032117.jpg

  节前,接到汲古斋主人杨育新的电话,要我写写传拓好手老叶。

  老叶,大名叶剑尉,一头鬈发,见人笑嘻嘻,成天乐呵呵。记得是在十多年前画家张瑞根到故宫办展览时,我第一次遇到老叶的。当时,他在现场挂画收画,十分熟练老到,我还以为他是专业展览公司的工作人员呢。

  其实,老叶不仅会挂画收画,布置展览,在拓印方面更是“有一手”。拓印,又称传拓,是以纸紧覆在印章、碑刻及其他金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上面,用墨或朱砂拓印,这样将石刻、木刻或其他器物上的文字、图案用纸复制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据说拓印早于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东汉汉灵帝时期,灵帝曾将《论语》《春秋》《周易》等七种经典的标准文本,刻在四十六通石碑上,立在洛阳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致使天天有上千人去抄写,把太学堵得水泄不通。于是,就有人发明用纸和墨去拓碑文,供给人看,不用再抄。

  老叶最早拓印,拓的是印章的边款。当老叶还是小叶的时候,喜欢写字刻印,拓印就是那时学会的。为了搜集学习资料,他留心名家刻印,遇到好的就细心钤印、拓边款,装订成印谱。慢慢地他迷上了拓印,从拓边款开始,逐步发展到拓砚台、拓笔筒、拓汉砖……最大的,甚至拓印古琴!

  拓印的流派、手法也蛮多,有乌黑发亮的乌金拓,还有墨色浅淡的蝉翼拓。老叶一一反复揣摩、细心研究,加以融会贯通。那一次,我的复旦校友姚村兄办了个非遗文化园,想请老叶去示范一下木雕拓法。老叶得知后带上拓包和“棕老虎”等拓印工具,跟我来到青浦金泽的非遗文化园。只见他将连史纸覆在木雕上,蘸湿,用“棕老虎”将纸刷出凹凸,先用拓包蘸浓墨拓出木雕的边框,再蘸淡墨拓出中间的人物、动物和花草,浓淡错落,层次分明。这其实已经将乌金拓和蝉翼拓融为了一体。

  老叶的画家朋友很多,知道老叶会拓印,纷纷与他合作,在他拓印的残碑古砖上创作各种博古图。在日前的一场新春笔会上,杨育新将老叶与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邓廷毅、九十高龄的书法家孙信德拉到一起合作,只见老叶拿出一张四尺整宣,纸上有他拓印的两块古砖,阿邓略作思考,就在两块古砖上分别画上幽兰和蒲草,然后又画几竿翠竹数枝红梅,一幅梅竹报春兰花香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与古意盎然的两块砖拓相映成趣。孙信德则用他那遒劲的笔力题写了“博古图”三个字,三位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

  当然,老叶玩拓印,最上心的还数“锦灰堆”。“锦灰堆”是以残破的古物叠加构成画面,起于元代,盛于清末民国。清代乾嘉年间,有一位“金石僧”六舟和尚,他不用笔画,而是用拓印的方法制作“锦灰堆”。比如,他用一张完整的大尺幅纸张,将一件件器物依次拓印叠加,由于拓印的多为器物的残件碎片,题名为《百岁图》。“百碎”谐音“百岁”,寓意吉祥。老叶受此启发,见到汉砖、残碑、铜钱等古物,乃至笔筒、砚台、镇纸、扇骨等文房用具,都一一拓出,巧妙搭配,拓制出一幅幅古色古香的“锦灰堆”作品。那次他让我题跋,我找出了几句前人的句子: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拓来不易得相符……

  对了,老叶生于1961年,属牛。在拓印方面,他是一个“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