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之与袁雪芬

2024-03-12    作者:王晓君

  书家张成之女婿陈文禄发来袁雪芬、范瑞娟合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视频,释曰:“泰山张成之先生,1953年,与周信芳、袁雪芬同在华东戏曲研究院任领导并指导这部电影摄制……”这令我想到了张成之与袁雪芬合作的一段往事。

  南下干部张成之进驻上海后,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团团长,后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袁雪芬时任副院长,系张成之的直接领导。张成之喜欢书法,朴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给袁雪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8年底,袁雪芬重新受命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此时的越剧院用萧条及千头万绪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百废待举,一切得从头开始。已是56岁的袁雪芬确有力不从心之感,她想到了曾合作过的张成之,感觉他是一个坦率、热情且工作能力极强的干部,诚为可信。袁雪芬希望张成之能助她一臂之力,重整上海越剧院。于是她派出了小姐妹徐玉兰、王文娟做说客,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说张成之出任上海越剧院领导。说实话,已有自己的书法爱好,更想在书法领域有所突破的张成之,真不想去。但经不起两位艺术家的软磨硬缠,张成之终于答应了下来。1979年2月,张成之被调任上海越剧院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袁雪芬经常忧心忡忡地对张成之说:“十年的浩劫,我们老了,上舞台的机会也就少了。我们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接班人,如没有接班人,我们的剧种就要完了。”张成之也意识到:“越剧要有接班人,但更要有为越剧艺术忘我献身的好演员。”他们决计四面八方去招演员。徐玉兰、王文娟等亲自出马,深入到农村小镇去招生,她们从一个生产小队跑到另一个生产小队,挨家挨户去发现好苗子。最终从30万人中选出了44名学员,送至学馆学习……

  1983年,张成之在上海大庆剧场观看了宁波镇海越剧团的演出,发现17岁的方亚芬是个好苗子,便对袁雪芬说:“方亚芬长相清丽,又有天赋的好嗓子,在台上很稳,还有你当年的风采。”在院领导一致认可下,张成之亲临镇海越剧团,与对方领导协商,将方亚芬调至上海越剧院。继后,张成之又动员久未收徒的袁雪芬破格收方亚芬为徒,并写了首诗抄录给方亚芬。诗曰:“小亚学艺不能嗔,苦练寒暑且当勤。闻彼苗子堪培养,女中可是袁雪芬。”方亚芬得到院领导的鼓励,不负众望,迅速成长,很快获得了江浙沪戏曲OK电视大奖赛一等奖、白玉兰戏剧主角奖,又几度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真正成为袁雪芬、张成之所期望的德艺双馨的接班人。

  1983年,袁雪芬同张成之率上海越剧院访港演出,盛况空前。在答谢会上,张成之诗书一首:“往时沪上结知音,厚谊香岛更见真。此夕当歌同心曲,金杯共举中华春。”他代表上海越剧院以诗书作礼品,答谢香港的戏迷,既不失高雅,也表达了越剧院同仁们的深情。

  左上图为1995年10月,袁雪芬与程十发(中)参加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张成之书展》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