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兵,正在热映的电影《三大队》中主人公,某市刑侦队三大队队长。张译,程兵的扮演者。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去年我看过的国产影片的最佳;程兵是我近年来看过张译塑造的人物的最佳。
这部电影的口碑正在观众中酝酿发酵,绝大多数看过的人都忍不住向亲朋好友推荐。我观影时泪如雨下,在黑暗寂静的影院里摸不到纸巾,顺手捞过腿上的羽绒外套擦眼泪,几乎哽咽出声——那是一种猝不及防被击中的感觉。剧情后半程密集但并非煽情的泪点,一次次将情绪叠加、深入,令大银幕前的观众深陷于剧情世界。亮灯散场时,我还不能从剧情中抽离,在回家的地铁上,看着熙熙攘攘上上下下的人流出神:这城市的繁华光影后,有多少人在默默守护,又有多少人抱着某种信念,一往无前。
2002年,程兵所在公安局辖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强奸杀人案。嫌疑人两名,抓获一名,审讯过程中有刑讯逼供,嫌疑人死亡。参与刑讯的警察全部入狱,程兵获刑8年。6年后,程兵因表现良好提前出狱,重新集结三大队,辗转各地追缉一直未落网的另一名嫌疑人。其间,队友们因种种现实牵绊:妻子、儿子、疾病……一个个退出,程兵不肯放弃,一个人战斗至最后,捕获了凶手。
他们的追凶过程是对身为警察时最后一个任务的交待,是理想与现实拉扯的巨大张力,更是对“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的回答。
回想电影最后程兵完成任务,面对车水马龙释然而笑的那个表情,我忍不住想,数年来,演员张译也正在用自己的实践追寻一个问心无愧的“我是谁”。
武戏为骨,文戏铸魂。个人认为,这是张译最擅长的领域。他1997-2006年服役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10年兵龄在他身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是任何形体训练班都教不出来的身姿、体态和习惯动作。他演军人、警察,表现兄弟情战友谊,有融入骨血的“先天优势”。因而,2007-2008年,当电视剧《士兵突击》横空出世,张译因成功饰演班长史今而实现他人生的转折——从默默无闻到收获大量粉丝。这批粉丝忠诚追随十几年,直到今天,仍有人唤他“班长”。但我总觉得也许他当“班长”已经当得够够的了,更希望大家记住点别的。
2009年,我同张译曾有过一次深度对谈,那时他正拍摄电视剧《生死线》,我应剧组之邀,在横店跟组半个月,对几位主演和导演孔笙作了一个系列的无主题沉浸式自由采访。翻出采访记录,我发现张译当年就在寻求突破,他尝试着“突破演技,突破自己”。这个演员内秀到有些腼腆,“放不开”是他面对的最大困境。精读剧本细究人物的理性思维几乎成了表演的困扰,当时他甚至在尝试放弃理性,用纯感性去引导自己最大程度地“放开”。
在之后的十几年中,他用不同角色去突破自身边际。他曾经自认为的劣势“脸不帅”,反而让他可以更充分地与角色融合,浑然天成。让观众不会因为演员长相辨识度过高而出戏。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陈江河,从底层小人物飞升至商业精英,人物境遇跨度之大,处理不好,会产生割裂感,而张译靠在本剧中的出色表演斩获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在电影《亲爱的》中,张译饰演的土豪韩德忠,举手投足都透出一股暴发户气息。在他那段爆发似的哭戏里,有一种痛苦到燃烧的浓烈感情,极具冲击力。在《我不是潘金莲》中,那个基层小吏出场不多,几乎连名字都没有,但那入木三分的神态气质却让人想忘都难。而《满江红》里的大总管,则将优雅与狠毒完美结合。一路行来,可以发现,张译确实在用心锤炼演技,称得上问心无愧。
《三大队》的程兵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这是他最擅长的“允文允武”题材。在这出戏里,他将情感的表现打磨得更加细腻,少年意气和中年落魄在“我执”的内核里统一,情绪饱满而又内敛,达到了艺术新高峰,展现出拥有强大吸引力的明星气场。
2023年共出了七部影剧作品的张译,事业如日中天,今年元旦他微信回复“忙飞了”,但还是抽空为本报读者送来了新年祝福(见图),那个“演员张译”的落款,大概就是他对“我是谁”的回答。
他是一个永远跋涉在路上的,诚恳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