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 越剧神韵

2023-08-24    作者:吴兴人

上海越剧院近日在长江剧场上演的小剧场越剧《宴祭》,别开生面,在冷冷的月光下,演绎了一个炽烈高烧的爱情故事。观众高兴地看到:越剧原来也可以这样演。

《宴祭》改编自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名作《莎乐美》,故事搬到了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边陲小国。月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艳公主,因国王欲强行纳其为新王后,内心非常痛苦。而此时一位先知雩到来了,当众斥责国王的无耻乱伦,倒行逆施,并预言该国必遭大难……月渐渐懂得了雩追求的“此心光明”的境界,愿和雩一起创造“天下太平尽圣贤”的理想国,甚至不惜用斩首的方式,帮助雩实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理想,使雩走向一条崇高的牺牲之路。最后,月公主在抱着雩的头颅,痛述自己刻骨铭心之爱后,也殉情自刎。困在爱里而不得,并因爱而毁灭,令人唏嘘。

该剧讲述了一个唯美爱情故事,却又在“爱情”之外,升华了东方式的主题:人应当有大仁大义,至情至性。整出戏中充满了爱与恨、生与死的冲突,充满了神秘与诱惑,一环紧扣一环,极其震撼人心。《宴祭》中月公主对雩的爱不止于喜欢,还产生一种共鸣,两人爱的结局超脱于被“处死”的命运,为心中所呼唤的道义主动赴死,可悲亦可叹。剧中的东方美学呈现了人性的斑斓与晦暗。天下有道兮以道殉身,天下无道兮以身殉道。这也是《宴祭》的主题。

月公主挥舞着宽大的衣袖出现在舞台中心,在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将情感的大起大落一一展露,美丽曼妙的影像定格在油画般的背景上。虽然表演难度相当大,但裘丹莉没有辜负观众的期望,出色地演好了这个角色。剧情围绕月公主的活动而进行,人物设置为一女三男,女主是月公主(旦),三男则分别为雩(小生)、王(老生)、卫(小生),行当丰富。

《宴祭》的美主要体现在角色所属唱腔的传承。四位演员的唱腔分别属于四个派别。裘丹莉为傅派传人,唱腔音色柔婉唯美与清丽明亮兼而有之,高低音区衔接自然,圆润婉转,清新飘逸。公子雩的饰演者王清为尹派传人,唱腔特点是委婉缠绵,洒脱深沉,纯朴隽永,舒展流畅。她的唱腔与咬字非常契合人物性格,音调与声腔结合熨帖,加之演员英俊潇洒的扮相,令对尹派唱腔有所偏爱的戏迷听得如痴如醉。饰演卫的斯钰林则师承范派小生,唱腔旋律起伏大,既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表现人物的情感,也有一字快板,而且在激烈的打斗之后,马上接流水以及高音,唱腔不凡。她在戏中表演文武双全,开打别开生面,一个僵尸倒地的动作,体现了童子功。王的扮演者吴佳燕为张(桂凤)派传人,其唱腔刚健质朴,富有感情,苍劲老练,体现了君王的气度。尤其是那中气十足、富有穿透力的笑声,腔体通畅,发声嘹亮。四种派别的唱腔,为全剧增色多多。

小剧场越剧使观众能近距离观看,对演员的一颦一笑,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对演员的表演要求更高。越剧这一剧种,因为年轻,所以拥有无限跨文化的可能。题材、唱腔、服装、道具都可以借鉴优秀的姊妹文艺形式,在越剧化的处理后成为精品。《宴祭》在戏曲传统表演声腔、程式的基础上极大地挖掘了越剧与当代相勾连的时尚品格,赢得众多戏迷的掌声,如果再经细细打磨,我相信一定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