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剧《漫长的季节》大热,导演辛爽执导过网剧《隐秘的角落》。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被悬疑的名头吸引过来的,几集过后,才发现此剧的社会属性强于悬疑。尤其是50后60后观众,对上世纪90年代国企职工的生活画卷,代入感之强,共鸣之多,在近几年播映的影视剧中,此剧首屈一指。
身份不明的碎尸、爱子溺亡的谜团,折磨了男主人公王响18年,把他从意气风发的中年火车司机变成了心境和鬓毛一样灰白的出租车司机,变成了和气的小老头。这个小老头,始终记着要给儿子一个交代。
编、导、演以及服、化、道获得的好评,可用“如潮”形容,我就不轧闹猛了。这里想谈谈该剧的两组细节。
第一组细节:红毛衣。
那是一件有拉链的翻领红毛衣。它第一次出场,是妻子罗美素展示给王响看的。她说,儿子第一次开支(发工资)就给你买了毛衣,外国羊毛织的。我这个当妈的都没有。王响嘴里嫌弃,心里已然乐开了花。次日,见王响没穿红毛衣,儿子王阳还有些失望。
红毛衣第二次出场是在更衣室。王响向同事炫耀:“这是我儿子买的,外国羊的毛织的……”穿到一半,就听见儿子出事了。王响心急慌忙套好毛衣奔出去。厂区的道路上,遭到诬陷的王阳终于见到老爸穿上了红毛衣,此时的他,被反剪双手按着头游街。为了救他,父亲逼他道歉,扇他耳光。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王阳,该有多委屈多愤怒?
红毛衣第三次上镜,是接连失去儿子王阳和妻子美素后的王响,穿戴整齐,横卧在铁轨上准备自杀,外套里穿着那件红毛衣。
第四次,王响放弃卧轨之际捡来的王北已长大成人。王北问养父,为啥老穿着这件毛衣,都脱线了。答,这是你哥买给我的。后来,王北也送了一件红毛衣给养父,圆领的。
翻领红毛衣最后一次出场,是真相大白之际。倾覆的出租车着火了,王响脱下毛衣浸水扑火,为救出沈默争取了时间。冥冥之中,这件红毛衣又为救下王阳的心爱之人发挥了作用。
剧终时,王响送养子赴京入学,穿上了圆领红毛衣。中途,他下车方便,然后在玉米地里穿行……站在路边的他,看到了20年前开着火车的自己……
18年来,两件红毛衣连结起了父子之情,表现了主人公对亡儿的思念与愧疚、对养子的珍惜和期盼。
第二组细节:剪指甲。
大爷(伯父)沈栋梁亲手给已成年的侄女沈默剪指甲,其做派、神情、语气和配乐,都令观众感到不适和怪异,暗示了他长久以来对沈默的猥亵、侵害和控制。
18年后,沈默潜回桦林市,来到病房,杀掉躺在病床上的大娘(伯母)。动手之前,她也给大娘剪指甲。一闪而过的镜头里,大娘的一个手指头渗出了血。据此,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沈默心底的仇恨,还有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妻之身的狠绝。
细节的书面解释,是“琐细的事情;无关紧要的行为”。正是那些令人信服的琐细的事情,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构成了影视剧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艺术要素。故事背景之宏大,人物命运之起伏,推理逻辑之递进,都需要细节来支撑其真实性与合理性。然而,把握好细节的生活性,不露斧凿之痕,需要深厚的艺术积累和娴熟的镜头语言。此二者,本剧的编导都具备。
如果把《漫长的季节》比作一条河流,诸多几乎无懈可击的细节,就是汇入这条河流的涓涓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