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吴宗锡先生

2023-02-16    作者:殷德泉

惊闻评弹界的老领导、著名评弹理论家吴宗锡先生于2023年2月11日在上海因病逝世,感到无比悲痛。看到吴老的相片和赠与我的书,历历往事似在眼前。

吴宗锡是我们苏州人,早年参加中共地下党,1951年服从分配去上海评弹团担任领导,从此就跟评弹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一位党的干部、诗人,他去了解演员、跟他们交朋友,体验生活,熟悉作品,从外行到内行。在积极推动新中国评弹艺术发展的同时,从内行变专家,成为上海评弹团的优秀管理者,并逐步形成了吴宗锡评弹观。后来,他又走上上海市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的领导岗位,荣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年轻时,我比较喜欢听上海评弹团的现代评弹节目,如《青春之歌》《打票车》《夺印》《林海雪原》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我也爱买些开篇书和《小舞台》等有关评弹的书籍。有的书署名左铉,还有的署夏史,到后来才知道这两位作者是同一个人,即时任上海评弹团团长吴宗锡先生。我发现该团的节目艺术品位高,而且时代性特别强,还涌现出蒋月泉、张鉴庭、杨振雄、朱慧珍、朱雪琴、徐丽仙等一批名家,那时侯却不知道这一切都与吴宗锡先生有关。

我和吴宗锡先生真正的零距离接触,已是1996年了。那时我在苏州电视台执导《苏州电视书场》栏目,第一个人物专题《蒋月泉姑苏寻踪》就得到了吴宗锡先生热情支持,他亲自陪同蒋月泉老师来苏参加拍摄,令我十分感动。在拍摄录制工作过程中,也让我看到了作为领导的吴宗锡与演员蒋月泉的亲密无间。上海评弹团的整旧工作是在吴宗锡新评弹文艺观指导下进行的,对传统评弹去之陈腐与低俗,提升艺术性与思想性,审美品位更显高雅,产生了如《庵堂认娘》《玄都求雨》《怒碰粮船》《花厅评理》等一批整旧书目,成为脍灸人口的评弹经典。中篇评弹是上海评弹团创造的新评弹样式,以其轻盈快捷为评弹受众津津乐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篇评弹,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孝和》《厅堂夺子》《芦苇青青》,一直流传至今,百听不厌。整旧与创新,融入时代脉络,这是吴宗锡评弹观的核心内涵。

2006年,我策划录制电视专题《弹词经典赏析》,结合经典弹词唱段,分别邀请专家教授从文学文本与弹词音乐唱腔两个层面来剖析,立体地展现经典作品之美。我精选了《莺莺操琴》(蒋调)等五个代表性唱段,邀请吴老开讲。他是新中国第一个提出评弹美学概念的。多年来,我关注他的艺术评论和学术观点,结合自身听书、编导、撰稿等工作,以及与评弹演员的接触交流,无形中深受吴宗锡艺术思想的影响。

2019年出版的《吴宗锡评弹文集》,是吴老对评弹事业执着追求结出的硕果,也是对其一生的肯定。评弹艺术要复苏繁荣,需要更多像吴老这样的人。

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吴宗锡先生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评弹艺术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