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书法

2023-01-21    作者:赵长春

那时候,雪真大!

一夜老北风,听得见雪花在屋顶窸窸窣窣地走……早晨起来,大雪封门,雪光耀眼。我们背起书包,依然去学校早读。

那时候,真冷。冻脚,冻手,耳朵咧着血口子。可是,我们从不耽误上学。父母也没有因为风大天冷不让我们去上学,也不用接送。我们就这样蹒跚在风雪中。

最喜欢的是雪停后的晴天,没有风,天蓝汪汪的,地喧腾腾地铺着厚厚的雪。我们往返于学校和家的路上,打着雪仗,你追我赶,跑热了,头发上蒸腾着热气。渴意上来,就挖出下层的一捧雪,捂在嘴里,沁凉。那时候的孩子,皮实,铁实,没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观察大雪,观察冰冻的河流,观察远处的山头,田野的无垠……写下各自的感觉,以周记、作文的形式。我们不会创造新词,就用那些常用的写雪的句子,特别是抄写名句,盼望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范文来读,盼望在作文簿上多得几处红色的波浪线。

还有一个活动,令我至今盼望大雪:在雪地上写字。

老师说,看,大地,白雪,是不是一张雪白的纸?

老师说,鸟在上面写字,兔子在上面写字;猎人走过,也划拉出字的样子。你们也可以在这免费的纸上写字!

就是,多好的纸,还不用掏钱。

老师就在操场上给我们演示。他用一根树棍儿,倒退着,写下一行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那时候,我们学书法,得有毛笔、墨汁、专用的练习本。冬天了,墨冻了,握笔太冻手,泥巴书桌太窄小,很多不便——老师说:“雪地上练习书法,多好!”

就是好。我们就按照老师的要求,雪地为纸张,树棍儿为笔,练习写大字。

于是,我们路上不疯跑了,都写字。出村,或离开校门,你一个字,我一个字;你一句,我一句,接龙式样,往返于村子与学校之间。

大雪真好,为我们造设了如此大的书案。老师真好,启燃了我们学习的天性。

就这样,大雪的日子里,一群孩童兴致勃勃地书写着汉字,没有法式,就是自由的表达,抒写。生字,组词,造句,老师要求背诵的语句,我们抄来的句子,特别是对联,一一展现。从路上,到田野,包括褐色的麦垄里,都有我们写的字。就用树棍儿。有的同学精心地削制好一根长短可手的木棍儿,并缠裹上布条,以免冻手。有的树棍儿去了皮,染上红红绿绿的颜色。有的还把树棍儿末端削出了“笔锋”,很像武打小说中的兵器。

随着一场场大雪的飘落,腊月来临。老师说,“大家好好练字。咱们比赛,谁写得好,过年就能写对子了。”

对子,春联的俗称。一般来说,很少叫我们小学生动笔。老师的这一鼓动,我们更有了劲头。比赛时,就在操场上,上午头两节课上过,我们四散开,各选一片雪地,拿出自己的功力比赛。“大地回春”“向阳花木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滚滚达三江”……各有各的句子,各有各的笔法。几位老师看来看去,打分,很认真。

雪地上写字,很有墨感。雪的深浅,力的大小,棍的粗细,架构出不同的字体、字韵。一位老师来了兴致,用一把笤帚,唰唰,唰唰,刷出了两行草体,龙飞凤舞,比在纸上的好看,灵动!

就这样,那些年的冬天,我们在雪地上写字,练就了拿得出手的书法水平,为村上写的对联,很受各家各户的欢迎。特别是自己家,父母看我们写好,贴好,很高兴。